返回第二十章 大洋经济(一)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近下水不过半年的“大鱼湖”号又在海上失去动力了,原因是新式“大力水手-8”型蒸汽机(总马力达到了四百多匹)停摆了。不过好在他们此时离拉包尔已经极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船漂到近海后,立刻落下了首尾双锚,将船碇泊在了离码头不远处。

今天已经是1658年12月5日了,拉包尔港内停泊着数艘临时补给食水的东岸移民运输船。作为太平洋航线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节点,拉包尔港现在愈来愈受东岸人重视,尤其是在其被划入新成立的澳洲开拓队(从副开拓队升格为开拓队)辖区后,经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申请,本土执委会终于不情不愿地下令在此修建永久港口和城市,以作为东岸船队的避风港、补给地和船舶修理处。

今天“大鱼湖”号就是载运大量来自本土的物资驶抵拉包尔港的,只不过在快抵达终点的时候抛锚了而已。说到“大鱼湖”号,这已经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三艘全蒸汽动力船只了,不过看起来蒸汽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仍然不咋滴,尤其是这种高达四五百匹马力的蒸汽机,时不时要出点故障,让这些没有风帆动力的船只的船长们极为头疼——因为没有风帆动力,最早的一艘全蒸汽动力船“大溪地”号已经沉没;第二艘全蒸汽动力船“火地岛”号因为失去动力,在须鲸港入港时被涌浪一冲,不幸触礁,船底破了个大洞,无奈冲滩搁浅,半沉没在了浅水区域(目前已被拆解),也是悲惨得紧。

到了今天,蒸汽动力系统可靠性低的顽疾仍然没能完全解决。这不,“大鱼湖”号也突然失去动力,幸好天尊护佑离港口近,这才能顺着海流漂进去碇泊。

自从十多年前东岸人第一次在拉包尔停靠补给淡水、椰子以来,他们虽然明白这个热带岛屿的重要性,却一直未在此设立正式定居点。不过,虽然没官方的定居点,但沿海平原上却也渐渐形成了一个半附庸性质的村镇,其居民多为历年因身体原因无法航行的移民及其后裔。他们被移民船留在此地修养后,很快便抱团聚居在了沿海一片,并通过暴力威慑手段,使得原本居住在沿海的土人(美拉尼西亚人)不敢过分侵逼。

如此十多年过去后,随着“遗弃”在此的身体欠佳的明人越来越多,这股势力渐渐壮大了起来。特别是在他们和几个相对友好的土人部落通婚、通商后,其族群数量也渐渐庞大了起来,之后便在沿海平原地带种粮种菜、饲养牲畜、采摘瓜果,拉包尔开始有了城镇的雏形,渐渐有了兴旺的气象。

如此一来,东岸殖民当局自然再不能无视这个地方了,毕竟拉包尔港的存在给东岸移民船提供了比以往多得多的粮食、蔬菜、瓜果、淡水和新鲜肉食,价值日渐增大。于是乎,在澳洲开拓队首任队长王炎的强烈建议下,拉包尔殖民地正式成立,并从本土要来了官员和一些技术人才。不过出乎王炎意料的是,拉包尔殖民地并未如他所愿划归澳洲开拓队管辖,这个殖民地竟然被单独设立的一个委员会管辖——该委员会有多名委员,大事开会讨论、小事(日常事务)由委员会总书记官自决,这似乎意味着本土在尝试一种全新的殖民地官僚体系。

海军军官丁震与水手们划着一条小船靠近了码头,在接过码头力工扔过来的绳索后,他们熟练地将缆绳系在木质栈桥上,然后纵身一跃,爬上了栈桥。

“老爷。”几位被本地官员统称为矮黑人(其实是美拉尼西亚人)的码头力工恭敬地接过了丁震手里的行李,然后在一位明人工头的指引下,一行人朝码头管理处走去。而在他们走后,另一群被称做是巴布亚人的力工则拉来了大量的食水,其中有新鲜淡水、有可可的水果、有咸鱼、甚至还有两头活生生的肥猪,这是给船上送的补给品。

“长官,你们的船只遇到麻烦了?”大腹便便的港务局官员从屋内冲了出来,一边擦汗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修理厂内有包括蒸汽锻锤在内的一应器械,长官若是带了零件的话,修理起来应是不难。”

“锻锤是何规格,可否校正一米长的钢轴?”丁震问道。

“自是可以。”港务局官员答道,“若是长官需要,我这便派出拖船将大船引入船坞。放心,设备我们每隔几日便会保养一番,使用起来绝无问题。”

“那有劳了。”丁震点了点头,然后让自己的随员去和港务局和修理厂交涉,自己则坐到了码头边的一处露天小茶馆内,点了杯宁波绿茶,一边惬意地喝着,一边看着前方美丽的海景。

茶馆的服务员是一些来自内陆高山的库苦库苦人(Kukukuku),被东岸人的文明所吸引,下山归化后在城外种植芋头、大薯等本地作物,至于瓜果么,因为大部分椰树林都是东岸人所有,外人无法采摘,因此他们这些人只能在空地上种植一些香蕉,部分自己食用,部分出售给东岸人。除此之外,他们还需为东岸殖民政府服劳役修建公路、码头、下水设施及房屋——当然服兵役也是少不了的,山间、野外还有很多他们的同宗,不但保留着食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