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七章 形势研判(二)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拉德,贵国终究没有答应我国政府对新尼德兰的优先购买权……”新装修完毕的人民大剧院二楼某包厢内,华夏东岸共和国外交部长莫三低声向身旁的联合省大使康拉德.范博伊宁根叹道。

此时前方舞台上正在表演一出戏剧,名字叫《被遗忘的南方大陆》,讲述的是东岸开拓者在巴塔哥尼亚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故事。演员热情、专业,充满力量的语言对白也不时博得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令这出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戏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莫三已经是第二遍来看这出戏了,第一次是和家人看,这次则是陪着荷兰大使范博伊宁根一起。不过两人终究都是政治人物,看戏看到半途,自然而然地又谈起了国际局势,而联合省三级议会未能授予东岸共和国对新尼德兰的优先购买权(事实上压根就没能上会讨论),在莫三看来同样是国际局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他,这事如果办成,对于东岸未来在北美进行捣乱活动助力不小。

“德维特议长和诸位先生们认为这不太合适,也不够庄重,因此并不打算予以理会。所以,很抱歉……”范博伊宁根闻言说道,他的双眼仍然盯着舞台,脸上丝毫没有“抱歉”的意味,只听他又说道:“但请放心,莫部长,我国政府本来也无意出售新尼德兰给别的国家。至于您担心的该地被英国攻占,呵呵,您大可不必如此着紧,因为我们在那修建了足够的堡垒,同时也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刚刚用击败瑞典军队证明了自己——英格兰人幸好去攻阿卡迪亚的法国人了,若是他们敢到新尼德兰来,西印度公司的诸位董事们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吹牛还吹得没边了!莫三心里暗自叹气,西印度公司现在是啥情况他怎么可能不了解?这家摊子铺得极大的殖民贸易企业财政困窘得不行,即便有东岸人的输血(将部分商品交由该公司在荷兰美洲殖民地范围内垄断销售),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与葡萄牙、瑞典、英国乃至海盗反复纠缠多年后,几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财政如此困难,却还信心满满能够守住新尼德兰,这又如何能够让人相信!只是事已至此,再多说也是无益,反正现在满荷兰上下都认为上次输于英国只是“意外”,是荷兰没做好战争准备所致。但现在他们已经在投入巨资建设海军了——为此三级议会通过了大笔预算——而既然大家重视了,那么下次一旦与英国开战,自然能够轻易击败英国海军——当然后来的历史事实是英荷海战基本不分胜负,英国在战损比上甚至还占优,只不过略显自负的荷兰人此刻又怎么会相信这种事呢?

“西印度公司要想在面对敌人时充满底气,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是最最紧急之事,可现实情况确实贵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亏损额大幅度上升。作为联合省的忠实朋友,我们也对此深感痛心。”莫三好整以暇地说道,“贵国累西腓殖民地的蔗糖生产因为与葡萄牙人绵延多年的战争而断断续续,我记得七八年前巴西的蔗糖年产量可是有接近三万吨的,可现在才多少?一万多吨罢了!这能填补上贵公司在别处略显浩大的开支么?”

一万吨蔗糖此时在西欧的价格大概折合东岸银元170万,荷兰西印度公司撑死了一年往阿姆斯特丹运输价值200万银元的蔗糖,这点钱里面西印度公司也只能赚到一部分,和该公司庞大的开支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当然了,西印度公司在蔗糖上的利润大头从来都不在累西腓,而是在加勒比海(苏里南的蔗糖产量此时还有限),累西腓殖民地只不过是该公司尝试自己控制一块蔗糖产区的试验罢了。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之前的加勒比海,可以说大部分蔗糖的运销都由荷兰西印度公司控制,无论是荷属岛屿还是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当地的种植园主们一直都乐意把蔗糖交给荷兰人运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汉堡等地销售,因为荷兰人给的价格还算公道,卖给他们的工业品也相对价廉物美,于是这种利润丰厚的生意便一直持续了下来,直到1654年英荷海战的爆发。

而英荷战争结束后,由于战争期间英国捕获了一两千艘荷兰运输船,导致其运输吨位直接翻倍,而相应地能够用在殖民地上的船只也多了起来。据东岸国家情报总局估测,此时英国活跃在北美及加勒比殖民地的运输船吨位当在十万吨上下,几乎是战前英格兰全国总运输吨位的一半。

英国运输总吨位上来了,那么荷兰商船势必会在加勒比海遭到强有力的挑战。再加上《航海法》的颁布以及各国政府对之前荷兰垄断商业霸权的积怨的反弹——在英国揍倒荷兰之前各国都是敢怒不敢言——很快,法国也出台了类似英国《航海法》的相关条例,全面排挤荷兰在加勒比的垄断商业霸权,西班牙目前据信也跃跃欲试。

就这样,虽然各国在加勒比殖民地的种植园主们还是更乐意与荷兰人交易,可胳膊拗不过大腿,荷兰人的商业霸权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全面溃败。尤其是在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