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7年5月25日,法属圣多明各,法兰西角港。
这个身处加勒比海的港口城市在历史上原本要在17世纪后半叶才会正式建立,而在40年代,这里只不过是个偏僻的小渔村而已,一年也就两三艘从波尔多过来的法国船只靠港停泊,荒凉得很。但在这个时空,因为与东岸人持续开展的大规模棉花贸易,这个港口发展较快,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嗯,大渔村,不过至少这个“大渔村”内有酒馆、旅馆、商店以及一些其他商业设施。附近也有大量兜售农产品的土人,也有专向过往船只提供优质泉水的水商,总之已经具备了一个商业小镇的雏形。
从******出发的东岸护航船队此刻就依次开进了港口,然后一一下碇停泊。他们在北大西洋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没有遇上暴风或巨浪,还算比较幸运。此时的船队规模比去时有所缩水,计有战列舰、护卫舰等专业战舰12艘;运输船15艘——原本雇佣的几艘外籍商船已经合约结束,船长们一致决定不再续约,不得已之下,东岸人只能在阿姆斯特丹高价雇佣了3艘荷兰商船;运煤船1艘,总计28艘——仍然是一支相当庞大的船队。
法兰西角(即海地角)港从未接触过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因此码头上的少许法国官员看的是一愣一愣的。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在看到这支船队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明了这不是他们这个小港口能够抵抗的,无论如何,希望来的不是敌人。
来的当然不是敌人!当东岸海军官兵划着小艇上岸与码头官员交涉要求采购大量补给品时,这些人立刻高兴地跳了起来。而当他们知道来的这些东岸人需要法兰西角准备多达一万人两个星期的粮食(饼干、奶酪、腌肉、咸鱼)时,这帮法国人也是醉了——这是多大的一笔生意啊。一万人,上帝,整个法属圣多明各总共还不到一千白人……
除了和码头官员联系外,东岸人的使者还轻车熟路地上岸乘坐马车往内陆地区一行,他们这是准备前往帕斯奎尔家族位于内地的庄园。除了从他们那里采购一些棉花外,顺便也结算一下上个年度的货款——他们家族是东岸人在本地及邻近的西属圣多明各、波多黎各、牙买加等地的商品代理商。
先不管行政后勤人员们怎么行动,护航舰队司令陆铭海军中校首先召集了手下军官开了个会。按照计划,整个船队将在法兰西角进行短期休整,船上载运的约7000名移民(2000立窝尼亚人、2000克里特岛希腊人、3000女奴)将在法兰西角上岸放风,同时食用一些新鲜的食品、饮水和水果,以维持体力。同时,船队的运输船也趁机做一番简单的维护保养,以便接下来更好地航行。
船队休整完毕后,由于从加勒比海往南已经不再是西班牙海军惯常活动的区域,因此15艘运输船将满载货物与人员,在8艘战舰的护航下经累西腓返回本土东方港。至于剩下的4艘战列舰,他们将会稍晚些返回本土——来一趟加勒比海,怎么可以就如此随随便便走了呢?当然要给西班牙人留下点深刻印象了!
加勒比海是西班牙人殖民美洲的第一站。早在15世纪末(1492年),西班牙人就在海地岛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据点——伊莎贝拉;然后到了1496年,第二个据点圣多明各建立;1508年,圣胡安(波多黎各岛)建立;1514年,圣地亚哥建立(古巴)……
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的扩张是非常迅速的,他们对这些岛的殖民也是坚决的。就拿海地岛来举例,当1509年迭戈.哥伦布上任总督时,这个岛上已经有了十七个西班牙城镇、多达一万二千名西班牙人,至于印第安人,那数量就更多了。这个岛极为富裕,一开始岛上的居民以种植烟草、棉花,饲养牲畜(从西班牙带来的猪牛鸡)为主要经济来源。到了后来,这里又多了很多甘蔗种植园,西班牙人在此地榨糖、制糖,然后运回欧洲贩卖,获利颇丰。
到了今天的17世纪40年代,由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的劳动力不足,这个岛的经济有些萧条,但仍不失为一处富裕所在。目前西班牙人因为劳动力的缺乏而事实上放弃了岛的西部(今海地),但岛的东部(今多米尼加)仍然有大量西班牙种植园存在。而且与圣胡安、哈瓦那、圣地亚哥等重要城市相比,西属圣多明各的防御力量有些薄弱,正是极好的抢劫对象。
“西班牙人放弃岛屿西半部后,法国势力渗透进了这里。”港口码头一处树荫下,陆铭正带着四艘战列舰少尉以上军官在开会,只听他的副官姜耀辉指着一幅手绘加勒比海地图说道:“但法国人的势力也很有限,他们只占了少数区域,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无政府状态。嗯,这些地方目前来说由海盗进行自治,当然也有一些从欧洲过来的移民,他们在丛林或者山上打猎(野猪、野牛)、在山下种植农产品出售给那些海盗们。哦,对了,几年前海盗岛——托尔图加岛被法国人占领了,那里顶峰时期常年维持着至少五万海盗,现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