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地仅有的两千余名定居居民基本都是明人和山丹人,此外还有少许日本人。他们在港口内从事着手工业劳动,主要是编织渔网、处理渔获、鞣制皮革,以换取自己生存所需的口粮。偶有几个从大明逃来的脑子灵活的家伙在港口区域开了一些小旅馆、小饭馆,算是本地为数不多的商业行为了。他们自己平日里翻山越岭,从山丹人手里廉价收购一些商品,然后运送到集市上卖给日本人,同时自己的旅馆也出租给日本商人居住,因此很快就攒了一笔小钱。

这座充满着原始蛮荒风情的港口城市内,最繁华的自然是承担山丹贸易(日本幕府准许进行的贸易行为)重责的大泊交易所了,日本人将硫磺与粮食运至此处,然后买回大量丝帛茶叶瓷器、东岸纺织品、盔甲军刀甚至生铁钢铁等金属制品。虽说数额不是很大,但这些年来一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新来的魏博秋负有盘活本地经济的重任,因此肯定会在这个交易所上面多做文章。

除了大泊交易所外,大泊港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女子挺身队了,如今这种官办妓院机构只存在于烟台和大泊两地。里面的女人除了早期的少许来自朝鲜外,后来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俘虏的清军官吏、将领妻女,另有少数是抵抗东岸大军的士绅妻女,总之都是官太太娇小姐。这类机构的大多数主顾来自挺身队、南非八旗新军的士兵,这是作为回收他们手头现金的不多方式之一。此外,一些来大泊做生意的山丹人、日本人、阿伊努人也会经常光顾。

“现在黑水地区的财政极其畸形。”魏博秋看了看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群,然后朝自己的学生陈硕轻声说道:“但本土是绝对不会允许黑水地区出现诸如钢铁厂、纺织厂、机器制造厂、机械加工厂之类的企业的,目前仅有的水泥窑、石灰窑、砖瓦轮窑以及一家小型造船厂就是极限了。再多的话,执委会就会担心这里失控从而进行强力干预。而且,莫大帅明年就要返回本土任职,这个时候他也不会冒着犯********的风险给别人做嫁衣。所以,要发展本地经济,还是不容易的——因为本土压根就没想过要发展这里,甚至他们还不太情愿看到这里发展壮大。”

“但是朝鲜开放的两个通商港口却没有好好利用。”陈硕提醒着说道,“老师,朝鲜据我们推测现在应当有六百万左右的人口,这个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那就是六百万个农奴而已,哪来的市场?农奴是没有消费力的。”魏博秋不屑地说道,“现在朝鲜人能出卖什么给我们?每年卖点粮食还拖拖拉拉、推三阻四,也就卖野山参和少许中草药的时候比较爽快而已。不过说到这个,我倒想起来了,荷兰人去年在例行谈判的时候曾经请求我们出售一些人口给他们,他们要开发东印度群岛,但人口死亡率太高,因此急需大量人口。这贩卖朝鲜人到东印度去倒是一笔好生意,以后得找个机会试试。”

陈硕闻言立刻拿出纸笔将魏博秋的话记了下来。作为前梅机关第二研究室(经济研究室)的负责人,今后他将是魏博秋经营黑水地区经济事务的主要助手。顺带说一句,魏博秋自从因为火烧营房事件受牵连后,降职担任了宪兵队副司令,然后被一脚踢到了远东,负责监督远东的一切事务,军衔为上尉(享受少校待遇)。不过考虑到此君的经济才能,因此他同时也被执委会授予了盘活本地经济的重任,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莫茗莫大帅搞的一屁股烂账给理顺了。

而要盘活经济,无非就是发展生产力和贸易两项了。发展黑水地区的生产力为执委会所不喜,那么就只有多多做贸易赚钱了,而目前唯一能和东岸人做些生意的差不多也就朝鲜人和日本人了。不过这两项生意规模都不大,朝鲜人是自己不情愿同时也没有什么购买力;而日本人则是限于幕府的锁国禁令,东岸人目前和松前藩的少许交易还是顶着被幕府所许可的山丹贸易的名头在进行,但这样一来商品数量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逐年少量增加供应,而无法一下子将商品迅速打进日本市场。

除了这两个国家外,另一个贸易对象显然就是荷兰人了,而这也是魏博秋相当看重的一个对象,毕竟双方之间的互补性实在是太强了。而本土之前也已经给这边铺好了路,政府将一些濒临淘汰的落后技术(欧洲也已经出现了此类技术的萌芽),如:水力刨床、锯床、锻锤、镗床等技术打包卖给了荷兰人。而按照协议,荷兰人也将在今年十月份支付技术购买费用——五千吨大米。

而荷兰人的动作自然也是不慢的。1647年6月20日,当莫大帅的船队还航行在茫茫黄海之上时,一支庞大的荷兰船队突然开到了黑水港外,这些都是荷兰的运粮船,装载了五千吨大米——这可谓是本土对远东最大的一次输血行动了。

虽然不知道荷兰人为什么将交货地点从大泊港改到了黑水港,但魏博秋对于他们的到来依然极为欣喜,他还有很多商业合作项目要和荷兰人商谈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