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11月20日,新华夏殖民地。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终于拉开了一年一度的令人烦恼的雨季的序幕。而在此前两天,大规模的旱季农田收割工作刚刚结束,新华堡的自由民和奴隶们抢在大雨来临前险之又险地将总计约一千吨(200吨玉米、800吨红薯)的粮食收进了仓库内。加上前一批收获的粮食以及仓库内剩余的不少高粱米,新华堡的仓库内目前已经堆满了超过2400吨各类粮食。至此,本年度新华堡的农业种植活动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就是为期四个月的雨季休耕期。
这2400吨粮食加上一些采集的椰果、海货以及一千多头驼峰牛,差不多够一万人吃上一年了。而新华夏殖民地目前的所有人口算上八旗奴隶(1500余人)、马来奴隶(2500余人)、自由民(500余人)和军政企业系统人员及其他(约450人),加起来差不多共有近5000人左右,即使此刻立刻就来个五六千明国移民,现有的粮食储量差不多也能够应付得过来。
而且,这些明人来了以后也不是白吃白喝白养着,新华堡政府也会组织他们修城墙、修炮台、伐木、采石、烧砖、开垦荒地甚至开挖煤矿。这么庞大数量的劳动力不好好利用一番真是可惜了,毕竟他们也不会立马就被运回本土,在等待船只到来的间歇期内完全可以组织他们将新华夏殖民地好好建设一番。如今这里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到处都需要人手,而那些新近被政府掳掠而来的本地土人又懒又笨,干活积极性极低,还老挖空心思想逃跑,让监工们烦不胜烦,一个奴隶只能当成半个来使用。
不得已之下,对于第二年来的八旗奴隶新华堡方面在和河中堡方面沟通后,人为地将他们的服役期延长了一年,即从一年变成了两年。理由是如今的新华夏地区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危险,各种疾病尤其是疟疾的发病率下降显著,目前奴隶的年死亡率已经降到了15%-20%左右,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些八旗奴隶踏实肯干,吃得少,干得多,能忍受艰苦环境,比那些马来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为此,史钦杰甚至有个想法,即将这边的马来人全部送到南非去,跟河中堡置换一些八旗奴隶过来。但莫茗也不傻,这些马来人不好管理,好吃懒做,他也头疼啊,但新华堡方面的面子也不好一点不给,因此这两年来人种的交换行动一直在小规模地进行着。
雨季来临,大部分工作都不得不停止。如水利设施、伐木、修路等工作都停止了,不过修建炮台和城墙这种大事可没人敢停下,给新移民们准备的木屋也在紧张地冒雨施工当中。另外,修船所的技术人员和新招募的工匠们也在尝试着建造一些不大的渔船,用来近海捕鱼。要知道,马达加斯加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对虾、剑鱼、梭鱼、龙虾、海参等海产品更是后世此地的著名特产。多造一些渔船出来,为本地多捕一些鱼虾,既能给全体居民多增加一些蛋白质的补充,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少粮食的消耗速度。
更重要的事,执委会在新华夏殖民地发展造船业的决心早定,因此先从造简单的渔船入手,也能尽快培养出一些造船人才,为将来建造更大吨位的商船积累经验和技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直到一个多月后,在时间跨入1642年的时候,新华夏地区等待已久的明国移民终于来到了。1642年1月1日这一天下午,足足五艘葡萄牙籍的大型风帆盖伦船在新华夏湾的海岬口外下锚停泊,请求入港。在派人仔细检查了这几艘葡萄牙船只后,东岸方面允许他们依次入港,将新来的明国人分批送到岸上来。
城内的居民们几乎全部被动员了起来,在码头上帮忙以安顿新来的明国移民,就连驻扎在一号和三号炮台要塞区的陆军第3连,都派遣了部分士兵回到码头上来维持秩序。占据新华堡居民主流的四百多爱尔兰人神情复杂地看着这些新来者,默默地将洗澡水和红薯玉米粥为他们准备好。
据和葡萄牙人事先沟通得知,此番新来的明国移民共有近三千人。不过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的朝鲜人和日本人,甚至还有少数越南人混迹于其中。负责甄别的陆军士兵们按照官方发放的比对手册一一将他们揪了出来,然后再统计数量,准备一会儿和葡萄牙人讨价还价。
今天天空还下着小雨,史钦杰在秘书罗德里戈打伞陪同下,缓缓走在码头边,仔细观看着这些新来的明人。也不知道葡萄牙人从哪里搜罗来的这些人,来源似乎很杂,这从他们的长相、身材和偶尔露出来的口音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本来还可以从他们的着装上进行一些辨认,不过此刻看起来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任何着装可言,换而言之他们全部都穿得破破烂烂的。
有些小孩甚至完全光着屁股,他们也毫不以为意,用好奇而又畏惧的眼神看着码头上一帮衣冠楚楚、披甲执刀的军人,这些人中甚至还有一些他们压根就没见过的大胡子、蓝眼睛或金头发什么的,这令他们很是好奇。不过他们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