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游历,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为俄罗斯招揽更多的人才,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国力迅速提升。
当然彼得的目的不仅仅是这些,事实上外交联络也是其游历的一个重要任务。比如彼得就打算从伦敦返回时前往萨克森,与选帝侯奥古斯特进行商谈。现在整个欧洲都知道,最有可能在病入膏肓的索别斯基死后接替波兰王位的,正是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因此,如果想要密谋对付瑞典的话,找他是准没错的。
是的,你没听错,彼得沙皇是真的想对付瑞典王国。在他姐姐索菲亚公主摄政时期两次南征惨败后,彼得沙皇现在对于南下黑海也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实力强大的东岸人也多次警告他们不要南下,因此彼得打算尝试一下西进,看看效果如何。
彼得的计划是,联合波兰、萨克森、勃兰登堡普鲁士一同使劲,打击瑞典王国,将他们的势力彻底逐出波罗的海南岸。为此,波兰人可以获得稳定的出海口,萨克森和勃兰登堡可以瓜分瑞典在德意志的土地,俄罗斯则可以占领立窝尼亚地区,获得在波罗的海东部的立足点,可谓是大家都有好处,可行性还是不错的。
但打瑞典不光是一个军事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瑞典现在最大的靠山是谁?联合省啊!没有联合省在背后的资金支持,瑞典的财政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军备。而有了荷兰人的大笔资金,瑞典人就可以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德意志北部大肆征兵,同时囤积充足的战争物资,好好与普鲁士人和俄罗斯人过招。所以,如果想降低点难度的话,那么说服荷兰人减少对瑞典的资金援助,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但很遗憾,这个在短期内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荷兰人在瑞典的投资非常多,瑞典王室的最大债主就是荷兰的德海尔家族,瑞典陆军也经常充当荷兰人的打手下场与其他国家作战,同时瑞典更是荷兰人在波罗的海贸易中占据最大份额的重要支柱,他们轻易不会让瑞典倒下的。
彼得沙皇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想最后努力一把,看看能够解除瑞典王国的外来资金支持。如果不行的话,他会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出兵,毕竟南面还有土耳其人的威胁。不过,彼得从自己与他人的交谈得知,瑞典人在德意志地区的风评是非常差的,立窝尼亚的贵族们也对其非常不满,可以说瑞典人此时就坐在火药桶上。即便俄罗斯人不出兵,德意志人自己也有很强的出兵挑战瑞典这个北方帝国的冲动,搞不好一场战争就会爆发。
东岸人之前也嗅到了一丝风声,但他们并不觉得战争会随时爆发。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实力不足以挑战瑞典,如果加上波兰的话可能还有点希望,但索别斯基现在还没死,最可能接替他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的倾向也未可知。他们倒是知道立窝尼亚的贵族们对总督达尔伯格非常不满,一直阴谋推翻他的统治,无奈实力太过弱小,始终无法成事罢了。这些贵族曾经找到过库尔兰大公那里,但在东岸人的建议下,前任大公回绝了这些不切实际的阴谋,因为东岸人担心这可能会让库尔兰公国卷入战争之中。
但如今的弗雷德里克大公就有些拎不清了。这家伙一直以来就好大喜功,非常虚荣,对于外人的吹捧和称赞非常在意。尤其是现在库尔兰公国经济实力大增,隐隐成了立窝尼亚地区的领袖,这位大公就更找不着东西南北了。因此,他还是有可能在关键时刻犯浑,卷入到不该卷入的冲突中去的,东岸人必须提防着点他这个猪队友。
总体而言,东岸人觉得目前波罗的海东半部的局势暂时是可控的,唯一的变量在于麻烦缠身的俄罗斯以及波兰王位的易主。所幸他们本来在这里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唯一需要担心的,大概就是保住不多的商业利益以及维持库尔兰公国这个支点的独立罢了。他们与柏林和海牙的关系都不错,有这两层关系在,即便弗雷德里克大公再不智,费一番手脚之后也能保全下来他们当然不希望这样做了,因为这是需要消耗政治资源的。
1695年10月6日,在走走停停之后,“云杉”号三桅帆船在阿姆斯特丹的外港泰瑟尔岛下锚碇泊。在处理完毕船上所载的黑麦后战争期间,粮食从来都是不愁销路的,且价格也不错,虽然你只能卖给指定的荷兰批发商这艘船只又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采买了一批货物,启程前往一海之隔的伦敦。而这个时候,之前曾和他们在波罗的海上并肩航行的那艘载有俄罗斯人的英格兰商船,早就已经不见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