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栩脸上有焦虑的神色:“兄长,坊间有传闻,山上的李易就是长安城东灞水畔李家庄子的李东主。”
“是,一个少年,名声在外,可不是靠着什么诗赋文采。”毕构对李易最满意的地方在此。
大唐有许多文采好的孩童或少年,总是参加各种诗会,到其他人的府上干谒。
当然,李易那小子同样传出来不少词曲,长安平康坊一唱什么,洛阳这边就兴起什么。
洛阳勾栏之地、花船对这些词曲比较感兴趣。
种田的百姓在琢磨割麦神器、脱粒神器、脱壳神器。
商人们则在想肥皂、花露水、甘油、打火机、腐乳等东西。
可谓是名声在外,就是不知道长什么样。
这等人莫说有官身,即便白身,在洛阳犯了事,都不敢给上枷,判也得向宫中请示。
毕栩不晓得长兄的心思,他还是愁:“他若是过来骗人,怎么办?”
“能骗人什么?蚂蚱换的蛋,一斤换一个,蛋难道百姓分不出真假?”毕构摆下手。
毕栩刚要继续说,一群孩童蹦跳着边跑边喊到这边。
“抓蚂蚱、换蚂蚱,抓了蚂蚱有蛋拿。一斤蚂蚱一个蛋,一车蚂蚱顶庸麻。捉蝗虫,送蝗虫,送了蝗虫蛋香浓……”
小孩子们喊着跑远。
毕构兄弟二人愕然。
“哈哈哈哈~~”过了片刻,毕构大笑起来,他不用猜就知道是谁编的童谣。
“哪个编的?太俗了,不见丝毫文采。”毕栩皱眉头。
毕构听了,从袖子的兜里掏出三本书递过去:“抄一份,原本给我送回来,那是给你侄子的。”
毕栩正要贬低一下编童谣的人时,看到书,拿在手上。
先看字,道:“好字,没见过,却给人一种梅花枝的感觉。”
等翻开再看,几页过后,他吓到了。
“兄长,何人所作?这等传家的东西你弄到了?蒙学呀,大的人一样能够看。”毕栩小心地观察起四周。
“编刚才童谣的人所作。”毕构笑着说。
“啊?”毕栩瞪大眼睛,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