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友贵已经把家里的事情说妥,第二天进县城摆摊的就添了齐顺和齐二成。对于齐顺的加入,齐友年三人也只是稍稍诧异一下子,也就不再多言。
叶欣颜昨天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今天依然有了二堂叔家的人加入,那就一定是齐友贵和王氏搞不定韩氏。叶欣颜虽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也不能因为个卖米豆腐的小摊子,就搞得伯祖父一家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好在来日方长,以后齐家二房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而二房不再和韩氏打交道就好,也足够让她没脸。
金嬷嬷又帮着齐家大房四个晚辈做了两天,算是给齐二成和齐顺熟悉一下活计的时间。
第二天收摊,金嬷嬷也依然和他们一同回去,只不过这次回去,马车上的一应器具、物什,全部直接送到齐家大房院子。
再把二房院子里制作米豆腐和烧饼的器具,包括一盘不大的石磨,也全都拿去大房院子,算是把米豆腐的营生全部交给了大房。
大房刚开始做买卖,手头没有买车马的银子,马车也暂时留在大房,便于往返县里运送东西。
东西都运到齐家大房,一样样的交到王氏手中,金嬷嬷才回来收拾自家院子。刚把搬空了东西的院子收拾好,家里就来了不速之客。
金嬷嬷听得咚咚的脚步声,抬眼望去,院门处走进来的是脸色不善的齐友荣和宋氏。
对于齐友荣老两口,金嬷嬷也是无语了。米豆腐的摊子的确能赚些银子,就这么给了大房,也难免三房不满意。
可是,就算不满,那也是别家的东西好不好,人家愿意给谁,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这老两口倒好,这大概是过来质问了,而且还是怒气冲冲的兴师问罪。难道自家老爷子和叶子欠他三房了?
金嬷嬷暗地里腹诽,面上却还要过得去。三房老爷子就算再差劲儿,那也是齐友年老爷子的至亲,齐家的事情,还是让老爷子来处理比较好。
金嬷嬷把手里的笸箩放下,笑着迎上去,“三老爷子,您两位来了?是找我家老爷子吧?老爷子和叶子还没回来,您两位先进屋里坐着等会儿,我给您两位烧水沏茶。”
齐友荣满面怒容,没遇到要找的人,也不进屋,站在院子里寻思了好半天,才怒气冲冲的问道:“老二啥时候回来?你家的米豆腐摊子是不是给了大房了?”
问完这句话,心里又升起一丝希望:“还是忙不过来,交给大房帮着打理?”如果只是交给大房几个晚辈打理,那是不是说,他有机会把这个买卖要过来?
金嬷嬷做茫然状:“您问的是这个啊,我不过是帮主家做事的人,这些事情我哪里能懂?您还是等我家老爷子和叶子回来,问问他们吧。”
宋氏皱眉瞪视着金嬷嬷,心下极为恼怒。
这种时候就说她是帮主家做事的,几个月前,带走他家孩子的时候,怎么就没见她有丁点儿的下人样子?
金嬷嬷对着他二人的不善瞪视,心里没半点儿的不自在,依然客气的往屋里让这两位:“您两位进屋里坐,我这就生火烧水去。”说着,自去灶台旁忙碌。
两人见金嬷嬷全不把他们当回事,心里气急,却也无可奈何。再看看天色,太阳已经快落山,齐友年也该收摊回来了,院子里凉风习习,他二人干脆就坐在院里的凳子上,等齐友年和叶欣颜。
宋氏一边看金嬷嬷在院里临时搭建的灶台上忙活,一边在心里懊恼。
她老早就发现金嬷嬷齐成和齐友年不再一同进出了,只是她从张氏、韩氏的闲话中的得知,齐友年和叶子给小馆子做米豆腐,倒把二房的真正生意忽略了。
宋氏的眼神又在二房院子里扫了一遍,满院子的破烂不堪,院子和房子的门窗虽然修整过,却也依然粗糙寒碜。看那房子的墙体和房顶门窗,只怕过冬都难。
就是二房这个破烂表象,让她错误的估计了二房的营生。以为他家依然苦苦挣扎着赚个温饱,连修整房子的银钱都没有,全然没想到二房用心这样狡诈,竟然藏着银子不外露,却另外开了买卖。
不用问就知道,那买卖一定比米豆腐小摊好的多。若不然,他们怎舍得放弃稳稳赚钱的早点摊子,白白给了大房,甚至连器具家伙什都不折银钱。
宋氏暗暗下决心,二房若是不把米豆腐摊子分给自家一份,那就把二房现在的买卖让些好处出来。
金嬷嬷那里自顾着烧水、做饭,齐友荣老两口喝着农家少有的粗茶,却感觉不到丝毫味道。
就这样耗着时间,直到齐友年领着孙子孙女回来。
看见齐友荣两人,反应最大的依然是齐嘉。离开三房两个多月,齐嘉的一切都在往正常的方向发展,可是看到曾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过的两个老人,齐嘉依然身体紧绷,进院子的脚步有些迈不开。
就叶欣颜个人而言,见到齐友荣二人是没什么感觉的,意料中会发生的事情,不会让她有丝毫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