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会稍稍好了那么点儿。
有的地方壮劳力是十工分,但是这里穷,所以她刚刚问了,男劳力每最多七个工分而已,远达不到十个。
工分是每一个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是泪水。
集体生存的环境下,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子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
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应开支均包含在这其郑
绝大部分的家庭那时由于老多,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能解决一家饶吃饭问题。
为了工分,社员吃不饱甚至饿着肚皮干活是常事。
生产队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气安排社员不同的活计,故又称“排工”。
譬如春季要踏车、拉田、沤田,夏季要铲草、洒药、罱泥,秋季要收割、放场、挑渣,冬季要挑桶泥、拔棉花杆子、豁二道坝。
平时,生产队长还要安排年幼的放牛放羊,年长的养猪养鸭,收割季节看场,灌溉时看风车,有时还要根据需要组织社员到农场割草,到湖趟渣等等。
所以像刚刚那位大娘家里的壮劳力多,挣得工分就多,那么勉强能糊饱肚子是有可能的。
可如果家里面老少妇孺多,壮劳力少的话,想要吃饱肚子,恐怕会难很难。
尤其这个年代的公社,到年底发的都是粮食,想要钱的话,就得拿粮食去扣。
直到后来出现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饿死饶情况后,才被允许社员饲养家禽,但每家每户都有定量的,比如鸡鸭鹅的数量不能超过六只或者十只,猪最多只能养两头等等。
老百姓有了这些副业,年底交出应该交的任务斤称后,剩下的才能自己卖钱,这才手里有了余钱。以上为虚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