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1【首辅重托】  梦回大明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甘心啊,总不能看着大明败坏下去。”

“阁老有心即可。”王渊安慰道。

“有心无力,即为无能,我连控制朝堂都需要依靠杨介夫,哪有什么改革的气魄?”李东阳叹气道,“跟你说句实话,去年真真把我吓坏了。北方边患不断,直隶、山东、河南、江西、湖广、四川、贵州皆有叛乱,一副大厦将倾的模样,我怕自己成了亡国之臣!”

王渊说:“不至于的。”

李东阳说:“至于!若非宪宗皇帝力挽狂澜,这大明怕是已经”

宪宗就是专宠万贵妃的朱见深,朱厚照的爷爷。那个时代才真的有亡国之相,流民动辄上百万,而且国家财政也一塌糊涂,朱见深靠着各种手段才拉回来。

可惜,史官对朱见深的抹黑,一点都不逊色朱厚照。

明史关于万贵妃的记载就离谱,资料来源于明末清初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而毛奇龄的资料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万历朝于慎行的谷山笔麈。于慎行又怎么知道这些呢?他在翰林院当侍讲时,听一个宫中老太监闲聊得来,而且是被迫辞官十六年,窝在家里无所事事瞎写的。

清朝编撰明史,居然引用倒了三四手的野史资料,而且利用春秋笔法写得煞有介事,甚至连乾隆皇帝看了都觉得荒唐。

有人说,土木堡之变,让勋贵集团一蹶不振。

但是,夺门之变,勋贵集团又起来了!

这种起来并非表现于朝堂和军力上,而是表现在侵田敛财上。明朝土地兼并剧烈的开端,就在夺门之变以后,勋贵靠着“从龙之功”疯狂请田,文官、太监、武将,甚至是皇帝也开始乱来。

他们的理由还很正当,因为当时流民数百万,北方有无数土地抛荒,正好可以去占有这些无主之地荒着多浪费啊。

口子一旦打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朱见深能够稳定局势,已经算非常合格的皇帝。但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一直拖到现在,不改不行,有脑子的官员都知道。

只不过嘛,碍于各种原因,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只选择性看见。

比如杨廷和,他也想改革,想让皇帝废除皇庄、皇店,想收回勋贵、太监手中的大量田产,想裁减臃肿不堪的锦衣卫,想整顿耗粮无数却又没有屁用的京营。唯独,杨廷和不敢对文官集团下手。

杨一清刚好相反,上来就对文官集团下手,居然从裁撤冗官开始搞,刚把话说出来就被堵回去了。

皆不可取!

李东阳告诫道:“你现在还年轻,要耐住性子,四十岁之后再改革也不迟。如今最重要的,是稳定局面,大明朝这间破房子经不起折腾。这份改革方案,我送给你,希望你能时时自勉。”

王渊奇怪道:“阁老为何会选我?”

李东阳笑道:“我都说了,最近一二十年内,都不是改革的好时机。朝政和天下,肯定会一步步的坏下去。等到足够坏了,你差不多也该入阁了,一切都瓜熟蒂落,到时候再改革就没那么大阻力。做官就需忍耐,忍到最后,你就赢了。而你,十多岁就是翰林院学士,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忍。”

就是让我当老乌龟呗。

李东阳又说:“别的人都不行。比如你的老师,他已经四十岁了,再忍耐一二十年,就是五六十岁。改革之臣需要活得久,否则肯定人亡政息。让你的老师五六十岁改革,除非他能活到七八十岁,否则必将半途而废。”

王渊哭笑不得,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李东阳。

这位老先生苟了大半辈子,做首辅都做不利索,还需要杨廷和帮忙掌控朝堂。那份改革方案,也是出自前首辅刘健,他这几年连敲边鼓都不敢,一直把改革书藏在枕头里,现在又把改革重任托付给王渊。

你说他厉害吧,他又无能。

你说他无能吧,他又是最终赢家。

而且人家还“清廉”,比起其他首辅而言不算太贪。他确实也心系社稷,虽然自己不敢改革,却在离任之前选了王渊。

李东阳又说:“靳贵是可信之人,杨一清是可用之人,傅珪礼部尚书是可交之人。内阁和六部,就这三人,你须知道。切记,忍耐二十年!”

王渊抱拳道:“晚辈谨记!”

“去吧。”李东阳挥手道,他不想再说话,因为屁股疼得厉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