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糖  入关新美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般来说,士绅阶层造福乡里,也就是修修路,灾荒年间开设粥棚,或者开设学堂,救济一些贫苦人家,像这样的场景真是少见。

蔗糖行业利润丰厚,一成半也足以让整个村落的百姓衣食无忧。

这么大的财富,别人竟然无动于衷?

宋家,是五军大都督宋爱明家,罗家则是罗诚的家族,说起吴家,在大明政坛上不显山不露水,也不要轻视。

吴家生意遍布大明境内,以前是干捕奴队的生意,建国前十年,基本上各地的捕奴生意都被吴家把控,后来,才转型做其他生意,可谓富得流油。

朱训樘对吴家十分清楚,毕竟内库的钱财百分之三十都是吴家每年缴纳的,目前关内轰轰烈烈的捕奴运动,少不了吴家的影子。

这些家族都是大明显赫的顶级家族,竟然会允许一堆“外人”参与进来。

秦良桓看到了陛下的怀疑,连忙低声道:“陛下,这和先帝有关。”

朱训樘脚步一停,扭头望着秦良桓,和先帝有什么关系?

秦良桓做贼似地敲了周围,低声道:“十年多前,先帝来过这里。”

他这么稍微一提醒,朱训樘脑海里立马有了印象,怪不得如此,看来应该是先帝的缘故。

先帝曾被一伙人刺杀,多亏被一个村落拼死保护,才得以存活。

看来就是这一个村子了。

巴思明目光复杂的瞧着远方的来人,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草民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巴思明率领一些村民跪下,齐声大呼道。

“平身,都起来吧。”

朱训樘摆手道,目光却一直盯着眼前穿着汉服的男子,那模样,简直和成祖长得一模一样,这事情真是剪不断理不清啊。

巴思明下意识低下头,心中一凛。

明成祖也在各地留下不少血脉,至于有多少谁也弄不清。

巴思明其母艳丽多姿,当时的巴思明父亲,也就是部落的酋长为了表达臣服,献上了妻子,成祖来者即收,没想到一枪中弹,这才有了巴思明。

先帝刺杀一案,巴家立了大功,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巴思明等人衣被右衽,不论是装饰,还是行为举止,与汉人无异。

秦良桓上前一步道:“巴族长,今日陛下亲临,不想过度扰民,就你一人即可。”

巴思明一愣,而后连连点头,道:“是是是。”

然后挥手,其他的村民连忙退去。

“陛下,您这边走。”

巴思明前方引路,这是简单的作坊,以朱训樘的眼光,也不得不说一句不错。

作坊里尽然有序,一些简易的榨汁机器,还有铁锅,正在熬制蔗糖。

“那些甘蔗为何丢弃了?”

朱训樘伸出手指,指着角落里堆积的甘蔗,四散着,似乎没用了。

巴思明循声望去,恭敬道:“陛下,这批糖是要送入宫内,所以需要选取上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经验,熬制蔗糖需要选择品种,苗长过者不适合熬糖,而矮过六、七尺者才是熬制糖的良种。”

朱训樘若有所思,巴思明偷瞄了一眼,然后继续引路,便说道:“熬制甘糖需要选择天寒之际,把蔗汁(选色紫嫩的杜蔗)熬熟至稠如饧。先把竹篾插在瓮中,然后灌入蔗浆,用竹席盖上。两日后,液面上析出如细沙的糖晶粒。”

“陛下,您请看,大概就是这样子。”

朱训樘望向容器,只见上层果真有一层西沙般的晶粒。

而后,继续向前走。

巴思明继续讲解,说起来头头是道,朱训樘对这方面没有研究,只能时不时“恩”一声,表示了解。

“等半月后,便会结成这样的小块或缀竹梢如粟穗,渐次增大如豆,或者“成座如山”。直至几个月后,颗粒不复增长,这时要及时倒出剩余糖水,晾冰糖至干硬,否则一旦过初伏,天变热,冰糖就要复化为水。”

“取下竹篾上及釜壁上的结晶即可。”

巴思明道;“陛下,您可以尝一尝,这是初品,也可以吃。”

朱训樘低头望着灰红色的糖块,等周婉儿试毒后,尝了一下,比后世的红糖还有好吃一些。

巴思明瞧见陛下的欣慰神情,心中提着的气好了很多。

走出作坊,又来到一个大翁前,巴思明掀开上面的篓子,说道:“这是保存糖的地方,因为糖很怕阴湿,收藏很讲究,一般得先在一个大瓮的底部铺上一层大(或小)麦糠皮,其上放一个竹篓,篓的底上又先垫上一层笋皮,然后放进冰糖,最后用竹席盖好瓮。这种冰糖以颜色紫者为上,深琥珀色者次之,黄色者又次。”

朱训樘随意道:“一亩产量如何,一年能熬制多少冰糖?”

巴思明沉思片刻,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