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主告方认为王笑所说的,为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强行从王玉身边带走孩子,这是不合理,更不合我大楚律例的。
王笑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譬如,他担心王玉培养的孩子会有恶劣的性格,我方认为这是莫须有之词。建武四年十二月七日,王玉落了京师户籍,便是大楚子民,会毕生履行大楚子民应尽的义务”
话到这里,坐在堂上的大理寺官员抬了抬手。
布木布泰站起身来。
“王玉,你将维护大楚的统一和各族的团结,是吗?”
“是。”
“你将遵从大楚的律例,尊崇华夏的礼仪道德,是吗?”
“是”
这个问话的过程持续了很久,却与案情毫无关系。
许多观审的人本来听“家务事”听得正在兴头上,却觉气氛渐渐肃穆下来。
有蒙人,甚至还有归降的曾经是满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位科尔沁的贵女、大清的太后真的成为了楚朝的子民。
之后,董小宛又站出来,道:“王玉既是大楚子民,履行大楚子民之义务,便该受大楚律例之庇护,其养育孩子的权利不可因王笑自认为的理由而被剥夺”
堂外观审的人群中一直有人在埋头记录着,也有人小声地嘀咕起来。
“这案子,晋王不会输了吧?”
“晋王纵横天下,在战场上可还没输过呢,没想到今天输在这事上”
那埋头记录的几人手中笔一停,迅速在纸上补上了“晋王首败”四字,思忖着回头该怎么起一个骇人听闻的题目才好。
而大堂后面,还在等着出堂作证的秦小竺、陈圆圆等人对视了一眼,心想也许不等自己出堂表明能够带好孩子,这个案子就要判王玉赢了。
大堂内,坐在王笑旁边的王康却十分不高兴,倒不是因为案子的结果。
在王康看来,就算两个孩子判给了布木布泰,不还在王家养着,有什么区别?
那到底为了什么要搞这一出丢人现眼的事?
王康真的不明白这傻儿子到底怎么想的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案子已经马上要有结果的时候,却见董小宛竟是一拍脑门,拿起卷宗又翻开了一会。
“大人,我方刚才出了一些纰漏,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堂,有件事忘了说了”
不少人都愣了愣,心说这案子还有转机不成?
晋王果然又要反败为胜了吗?
接着,只见董小宛道:“我方的请求,不仅仅是王玄烨、王融该由王玉抚养,还有,两个孩子应与王笑的其他孩子们一样,享有继承王笑财产的权利”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所有人目瞪口呆。
好一会儿之后,也不知有多少人开始嘀咕起来。
“什么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是在争世子之位吗?”
蒙人使节们不敢相信,心中却满含期待地想到难道这大楚朝往后也要出一个有一半蒙古血统的皇帝不成?
很快却有人道:“注意听,说的是财产又不是爵位。”
“你们若是看过大楚律,就该知道这继承权与能继承多少财产可是两回事”
“是吗?楚律竟如此复杂”
“说起来,晋王有多少财产啊?”
“”
王康坐在堂上,转头瞥了王笑一眼,心中又有些叹气。
别人不知道这傻儿子有多少财产,王康却是知道的,京城一套晋王府的大宅、两套积雪巷的小院、一套王家隔壁的二进院、一套城郊别院,再加上济南那个院子但也就这些了,还不够几个孙子分的。
说起来是晋王,忙来忙去的也没功夫赚多少银子,早不得还要这个当父亲的帮衬他一把
“说来说去,这狗屁案子打到最后,打得竟是老夫的主意。”
王康这般想着,又听堂上大理的官员道:“此事不必审理,继承权本是写在楚律里的。”
“是。”
“你们回去多翻楚律就知道了。”
“是”
这个问题竟是这样戛然而止,王玄烨、王融到底能不能继承王笑的财产或者基业,这个蒙古人们最关心的事情竟是在堂上没有解释。
也只能多翻楚律去了解了。
那官员于是拿惊堂木一敲,严肃了神情,面向众人,开口宣判。
“建武五年四月十二日,大理寺审理王笑、王玉争夺二子抚养权一案,判决如下二子判由王玉抚养,王笑需供母子三人每月抚养费用”
布木布泰转过头看向王笑。
她眼神很平静,又带着一丝深情。
待王笑转过头看到她,两人对视了一眼。王笑依然有些回避,或者说不敢直面她眼中那份深情。
但两人都点了点头,却颇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