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此话一出,不管是王绾还是嬴政都是微微一愣,南征大军是一个庞然大物,五十万大军足以扫平楚地。
南征大军撤军,不仅是朝堂之上流言四起,同样的楚地之中更是人心惶惶,毕竟大军所至,也代表了一部分朝廷的态度。
楚地之上的老世族以及各大势力,他们也是在心里清楚,自己等人之前做的事情有多么的嚣张跋扈。
五十万大军就像是压在楚地之上的乌云,在这一刻,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此刻听到尉缭之言,王绾更是心下一沉,若是嬴政与太尉府官署以及王翦等人决定对于楚地出兵……
一想到这里,王绾彻底有些坐立不安了,他心里清楚,楚地之上已经满足了嬴政动兵的各种迹象。
此时此刻,唯一还算是好的,便是武成侯王翦在蓝田大营,而不是南下陈县亦或者会稽。
同样的王贲虽然在咸阳,却不属于大秦锐士的这一块,如今王贲是大秦楼船士的统帅,想要南下时机欠缺。
毕竟好不容易建立了海军署,在这个时候,嬴政就不会轻易让大秦楼船士出动,而是在整军经武之后,一战而天下惊。
“陛下,南征大军臣以为当驻守陈县与会稽,不应该轻举妄动!”王绾朝着嬴政深深一躬,语重心长:“如今的大秦帝国,如今的楚地局势虽然紧张,却没有到达战争的地步。”
“如今大秦帝国好不容易刚刚统一,朝廷三年来一直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一事,企图将整个天下融合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出兵更需要名正言顺,不然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统一浪潮,就会被战争破坏!”
……
“呼……”
闻言,嬴政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脸色几乎在一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虽然帝国在全方位的强调统一,但是统一的概念从未深入人心,让嬴政有些想笑的是,统一的观念却在秦末乱世之中才真正意义上深入人心了。
说起来,很是有些嘲讽!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嬴政无奈一笑:“朕做到了,却不曾想没有深入人心。”
“只有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六国遗族才能不再蹦跶,大秦帝国才有长治久安的可能。”
……
“陛下,帝国想要大一统,只怕是还需要很多年坚持不懈的推行国家概念,唯有国家概念深入人心,唯有如此,才能让大一统深入人心。”
王绾作为帝国丞相,自然也是学识渊博之辈,自然是清楚大一统的说法出自那里:“《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只是这一种大一统的观念太过于表象,大意味着重视与尊重,而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
“嗯。”
微微点头,嬴政喝了一口米酒,沉吟了片刻,道:“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其实在大秦之前,所有的大一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反而是一种大统一的。”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是因为大一统不光是在地域之上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如今的大秦帝国,在这一方面还很欠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但是,两位爱卿也清楚,此刻距离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也不过整整三年而已,尚未真正的深入人心。”
说到这里,嬴政神色变得复杂,对于诸子百家的感官更加的不好了,特别是儒生,有一种毁灭的冲动。
先贤留下的思想,全部被扭曲,只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
“陛下,虽然在春秋战国之时,中原大地之上处于分裂动乱,却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
“诸子百家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他们更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
尉缭莞尔一笑,只是语气之中大有些恨铁不成钢:“孔子针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理想的秩序社会。”
“孟子主张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于一,更是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陛下,左相,你们看一看如今的儒生,早已经将这都忘记的一干二净,曲解先贤理念!”
……
看了一眼尉缭,嬴政他没有想到尉缭对于此了解的是如此之多,不由得轻笑一声:“荀子也认为: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同样的《吕氏春秋也说:王者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