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五章 感觉到的改变,建奴之谋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是好事。”媳妇对此倒不感兴趣,听到屋内好象有响动,赶忙起身往里走,边走边叮嘱道:“你好好在兵器局作活,不要跟别人瞎去忙。”

“知道,知道。”周老四连连点头答应,“俺就是这么一说。”

回到屋内,炕的臭小子已经醒了,也不哭不闹,吃手指吃得津津有味。看见熟人出现,咧开嘴还笑了。

媳妇看见儿子,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把儿子抱在怀里,点着小脑门笑道:“快点长啊,你爹还指望你考小学,给咱家减赋税呢!”

臭小子在母亲怀里更加舒服,咯咯笑得清脆。

.............................

小学是小学,童生是童生,咱学得不一样,学出来更不一样。

“平身,赐座。”皇帝语气和熙,目光扫过桌案新印的小学教材,有语文、数学、自然常识、地理、历史,似乎还能闻油墨的香气。

“微臣谢万岁恩典!”骆思恭叩头之后,起身在绣墩签着身子坐下。

朱由校目光转到骆思恭身,脸带着淡淡的微笑,说道:“此次的差使,骆卿办得极好。嗯,骆养性也是功不可没。”

“这是微臣和犬子的本份。”骆思恭躬身谦辞。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是工作,是本份,但也有尽职不尽职,称心不称心的区别。”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继续说道:“镇抚司干得不错,这也是骆卿的功劳。骆卿告老请辞,朕知道了,稍后便有恩旨。明天让骆养性进宫来,朕有交代。”

骆思恭起身跪倒谢恩,皇帝虽未明说,看来对骆养性是要晋升的。不管能不能成为镇抚司一把手,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骆思恭告退之后,朱由校垂下眼帘又想了想,开口命人拟旨,“骆思恭侍卫有年,勤劳茂著。既告病恳切,准辞任调理。”

请准圣旨颁下,朱由校又拟恩旨,晋骆思恭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又有另外的财物赏赐。

从卫护天启帝登基,到率领锦衣卫打探军事情报,监视官员清浊,骆思恭的功劳自不用说。

但要让骆养性子承父职,朱由校还有些迟疑,要待明日召见后再做决定。

而且,镇抚司的职责和工作也将逐渐调整,北方的建奴和蒙古诸部自是不能放松。但南面,乃至海外,朱由校也要把建立耳目。

同时,镇抚司还要保留监视官僚的工作,与东厂形成相互监督、约束,以免一家独大,蒙蔽圣听。

朱由校对这些已经思虑清楚,伸手拿起小学教材翻看起来。

对于人才,朱由校是相当需要的,但却不是传统的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出身的。

尽管现在还不能做大的改变,可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个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也不能达到皇帝的标准。

读书吧,大家都读书,有好处啊!

皇帝把教材放到桌案,伸手拍了拍,觉得以利诱之是个好办法。老百姓并非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可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多少人能供孩子寒窗苦读。

所以,减免部分赋税,也是给老百姓减轻了供养学生的负担。

况且,按照朱由校的估计,小学五年嘛,从六七岁开始的话,也就到十二三差不多就能通过毕业考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算能干点活,对家庭的帮助也不算大。

人头税是早晚要豁除的,但现在不说,老百姓就会认为是很大的利益。等到大灾害降临,豁免也有了理由,老百姓更能接受。

不断地施恩于民,并不是朱由校希望老百姓夸他是明君,是好皇帝。因为他知道,留字于历史的是那些读书人。

但朱由校也明白得很,读书人就是嘴皮子厉害,造不了他的反,扳不倒他的龙椅;而成千万的老百姓,要是爆发起来,足以改朝换代。

至于骆养性,只要晋升,不管是不是指挥使,也还是会忠心任事。当然,骆思恭或许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回去肯定面授机宜,让儿子在明天的召对中好好表现。

朱由校笑了笑,伸手拿起骆思恭呈的册子。这才是他最喜欢的,蝗商八大家的动产、不动产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在他眼中,就是白花花的耀眼银山。

建奴——嘿嘿,用钱也能砸死你们了。

...........................分隔线............................

血淋淋的人头,用布包着,也挡不住渗出的血。

“永芳何必如此?”努尔哈赤挥了下手,阻止了送人头的李家仆役打开布包的动作,“拿回去,好好安葬!”

李永芳的长子李延庚在复州被明军所俘,建奴这边并不知情,也没太当回事。毕竟身份不同,要是贝勒贝子什么的,自是大不相同。

可时隔数月,李延庚竟然被明军放回来了。李永芳得到消息后,连面都没见,便让人将其押到努尔哈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