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
灾害频发,已经显出了向高峰攀升的明显迹象。
如果平辽成功后有一年的缓冲时间,朱由校就能更加从容地布置。如果战争还在持续,那辽东战事再加上赈灾的物资,就会使本已好转的财政再度陷入窘迫。
而平辽要成功,靠的是朱由校不计成本的投入,靠的是他先知先觉的布置,更要靠忠勇的将领和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
流血牺牲地保家卫国,更重要的是能保住朱由校的龙椅,对军人再怎么拔高,也不过分。
而且,提高军人的地位,也并不是朱由校的权宜之举。
日后,大明开疆拓土,向北抗衡北极熊,向南夺取温暖富庶之地,在海上与西方国家争锋,一样要靠军人的英勇奋战。
所以,将领们都觉得辽东战事可能是最为难得的晋爵封侯、建功立业之机,却没几个人知道皇帝的野心,不知道他们以后还有无数大展拳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