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女婿找麻烦。
沈世魁听得明白,用力点头,说道:“大帅所言极是。平辽已是胜利在望,大帅封侯拜将也是近在眼前。”
毛文龙赶忙摆了摆手,这话说得太满了,好象平辽只在旦夕之间,马上就要完成似的。
“最短也要一年。”毛文龙伸出一根手指强调道:“两年也好,三年尚可,四五年嘛,就差强人意了。”
皇帝五年平辽的心思,在密奏中有所体现,毛文龙岂能不知。
所以,能够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自然是龙颜大悦,那才叫功劳。要是延后,或是刚刚符合预期,那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在毛文龙的设想中,一年半的时间应该能达到目的。可能不是很完全,也就是不能把建奴完全剿灭,但也会将打残,变成一个没有什么威胁的小部落的程度。
而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的冬春大反攻,差不多就是半年。一方面要零敲碎打,并窥机重创阿济格和他的正白旗;另一方面则是囤积物资,训练士卒。
等到入京面圣述职回来,便要紧锣密鼓地准备大反攻。在这之前,千万别让皇帝不满,临阵换将的话,平辽的大功劳,可就没他的份了。
毛文龙追求的封侯拜将,是加官晋爵,钱财已经排到后面,甚至有可能成为他光明前途的阻碍。毕竟,皇帝有多痛恨贪渎之辈,大家都看得清楚。
沈世魁也知道这个女婿最想要的是什么,朝廷正在打击官商勾结,他倒卖人参、貂皮等辽东珍物,还不是沾了女婿的光,朝鲜和东江镇都给他面子。
听到女婿这般说,沈世魁连连点头,说道:“大帅忠心报效朝廷,报效国家,某自是知道。此番回岛,正赶上朝廷封赏,特来祝贺。”
顿了一下,沈世魁紧接着又补充道:“另外,某在青岛设了商铺,日后怕是要长留,不能常回岛上了。”
毛文龙愣了一下,没想到老岳父竟然还有辞行之意。
沈世魁笑了笑,说道:“不是说辽东不好,皮岛不好,可与青岛比,确实是大大不如的。某还去上海、南京走了走,开眼界,真开眼界了。”
毛文龙心中一松,笑着点头,说道:“上海是海商的基地,南京乃陪都,六朝古都,自是偏远的皮岛不能比的。”
沈世魁说道:“某拜会了海商总会的李老大、颜老大,揽了一条海运之路。从上海运商货至天津,再从辽东贩货到青岛或上海。两下不跑空,甚有赚头。”
毛文龙眨巴眨巴眼睛,觉得岳父肯定借了自己的名头,海商总会才给了他面子,让出了一条商路。
他不知道的是,海商总会已经定下了下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南,第一个海外基地便是皇帝要派水师去占领的湄公河三角洲。
李旦和颜思齐的嗅觉极为灵敏,出动海船帮助水师运兵运粮的同时,也意识到皇帝向南洋扩张的意图。
倭国、朝鲜、琉球的商路已经打通走熟,南洋这边却有些薄弱。至于北方的近海运输,他们并不是很看重。
现在的的柴棍只是叫做“普利安哥”的小渔村,周围都是沼泽。因水网密布,这一带又被称为“水真腊”。
而真腊就是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又被称为高棉帝国,但现在已经衰弱,被暹罗攻破吴哥,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在中国史书中,便被称为柬埔寨。
不仅是被暹罗欺负,小小的占城国也时不时地揍真腊一下。
天启三年,柬埔寨国王无奈地准许越族难民进入普利安哥,以躲避越南南北朝时期北郑朝、南阮朝的内战。
为什么说无奈呢,因为衰弱的柬埔寨王国根本无法抵挡逐渐增多的难民潮。
再过五六十年,越族难民越来越多,柬埔寨王哥控制不了,普利安哥也就变成了越南的一部分。南阮派了一位贵族来统治,普利安哥从此开始被称为西贡。
看到了吧,连难民都能占领,更何况是明国的水师军队?
李旦和颜思齐看好了此地的重要位置,再加上明廷与暹罗的良好关系,南洋沿海的停靠港口岂不是不愁了?
如果明廷能派驻水师,南洋航路将更加安全,大大地促进商贸的发展,海商也将大大地赚钱。
对于皇帝的眼光,李旦和颜思齐是相当地钦佩的。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正是时机。
就他们的了解,普利安哥北面是占城国,被南阮压制。如果明军占领柴棍,十有八九会求宗主国撑腰,抵挡南阮的打南和侵袭。
也就是说,现在出兵占领,应该是极好的机会,阻力最小,不必大阵仗就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至于真腊和越族难民,不用太多军队,三千人就足以压得他们老老实实。
当然,这些算计,沈世魁是不知道的。他只是承揽了一条海路运输,倒买倒卖而已。
听说老丈人要常住青岛,毛文龙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