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1章 百万民众建北京  唐诗剑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朱棣在全国各地征集几十万名工匠、士兵和普通劳工,会聚北京,大兴土木。劳动大军的总数令人吃惊超过百万人,其中技师十万人、辅助工百万人,一起建都北京!

征来的工匠分为两种:一种是北京周边定居的“住坐”匠,约有二万五千户,每月服役十日另一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轮班”匠,约十八万人,分批定期到北京服役。

全国各地最顶尖的能工巧匠都来了!

江苏吴县的“蒯鲁班”蒯祥来了,他的木工做得实在是顶呱呱。他父亲本来就是高级木匠,主持南京宫殿的木工活,当其退后,让蒯祥接班。“蒯鲁班”参与北京的许多工程,建造殿阁楼榭、回廊曲宇,随手画个图纸,施工时却十分精确。每次修缮,他拿个尺子比来比去,看起来毫不经意,结果不差一分一毫。他为工程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堪称楷模。

江苏无锡的石匠世家陆祥来了,其家族自元代始就参加建造宫殿。

上海松江来的泥瓦工杨青升官了,如今负责调配工料。

江苏武进的建筑工蔡信,则为包工头。

士兵是营建北京的主力,人数几乎占到一半左右。

这些军人来自北京、河南、山东、陕西、山西、中都、直隶等卫,半年换一批。民工也半年换一批,每人每月给米五斗,有时免除部分杂役。

上万名被张辅俘获的交址工匠,也被押送到北京参与建设。

陈珪从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主持营建北京。他是员老将,早年跟随徐达、朱棣南征北战。明代的官员永远不退休,只要皇帝乐意,你得一直干到死。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除正月休息几外,都要上班。陈珪当年已经是七十二岁的老翁,由于建设北京谋划有方,多次得到皇帝褒奖。

营建北京的总设计师是安南籍奇才阮安。当然他很就加入大明。张辅攻占安南后,带回一些相貌俊美的男孩,送到宫中阉割,充当宦官。安南也曾经向皇帝进贡阉人。阮安是带回来的战利品,且为一件安南贡品,至今仍是个谜。

阮安非常幸运。朱元璋时期,宦官不允许读书识字,以便他们永远愚蠢,甘做供驱使的羔羊。但是朱棣大发慈悲,让阮安等人在内书堂接受良好的教育。阮安资聪颖,进步很快,精通数学、建筑学,从宦官一步步晋升为地位很高的太监,成为首屈一指的建筑设计大师。

他奉朱棣之命,和工部尚书吴中合作,营建北京的城池、宫殿、政府机关。如今的紫禁城模仿南京皇宫而建,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宫殿、门阙、庙社、郊祀、坛场规制和南京一样,但较南京的更高大、更宽敞、更壮丽。

阮安是个很神的人。

他的建筑设计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建筑设计,要体现“人合一”、皇权至上的模仿宫造皇宫的法则,要体现君临下、尊卑贵贱的礼教秩序,要遵循阴阳五孝四象八卦的中国传统风水,学问深不可测。可是,他到工地转一转、看一看,不需南京的资料,不用尺子测量,脑中盘算一下,只凭实地观测和思考,就能画出精确的建筑图纸,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政治上,竟然全部符合规范,建设方案完全达到各方面的要求,工部照图施工即可。

他屡次督建重大工程,业绩显着,多次得到皇帝奖赏。官员的工资都不高,阮安的报酬与贡献完全不相称,但他毫不在意,始终俭朴清廉,不拿公家一分一毫。他把赏钱、赏物上交国库,为皇帝分忧,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囚犯更为建设北京的生力军。

刑部、都察院从判处苦役的囚犯中,抽调很多人送至工部,参与建设。

其他地方,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等待判决的强盗,都可以放回家,予路费至北京做工赎罪。

“徒”的本义是指奴隶,明代囚徒即是被迫做罚役的奴隶。劳役的目的就是使用囚犯做苦役,使他们困极疲弊而改悔归善,变成好人。

囚徒从事的全是辛苦事,分为做工、运囚粮、运灰、运瓦、运水和运炭五等。

北京的文武衙门、军人营房,都要囚犯自己买材料修理。

罪重的囚犯就煎盐、炼铁。犯了笞、杖等轻罪的犯人,砌城垣、修街道、盖官员房屋等,由监工带着做工。白,判处徒刑的人颈上戴二十斤的枷,脚戴铁镣从事劳役。晚上收工,犯轻罪的人脚上戴三斤的铁镣也叫锁,犯杖罪的人戴十五斤的枷。

任务很重,一般人吃不消。比如盖房,一年徒刑盖一间房,自己准备建筑材料,八年徒刑就要盖八间房,盖好你走人。犯了杖罪,三人一起盖一间房。

再如挑工,每担六十斤,一日近的挑三百担,半里地挑二百担,一里地挑百担……六里则为十七担,七里十五担,八里十三担。也就是,挑砖瓦的日工作量为百里每担,且返回路程的消耗不计算在内。

因不堪其苦,囚犯累死、病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