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锡兰山郑和布施的主要物品有:金一千钱、银五千钱、各色纻丝缎五十匹、各色绢细丝绸五十匹、织金纻丝宝幡四对:纳红二队,黄一对,青一对。古铜香炉五个戗金座全,古铜花瓶五对戗金座全黄铜烛台五对戗金座全,朱漆铁香盒五个,金莲花六对,香油二千五百斤,蜡烛十对,檀香十炷。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后因动乱而不知散落何处。直至今世,人们方且在锡兰岛南部港口城市高尔一个路口下水道内寻至,但已有部分残缺。如今此块残碑保存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
碑顶两面两角叶圆拱形,碑的上部前后两面刻有二龙戏珠浮雕,碑的四周饰以花纹。石碑长四尺有余,宽二尺有余,厚约五分。碑石背面光滑平整无文字,而碑石正面刻有、泰米尔、波斯三种文字。其中,刻在碑石右侧,幅面长三尺有余,宽约一尺泰米尔文在碑石左上言,幅面长约一尺五,宽一尺有余波斯文在碑石左下,幅面与泰米尔文相仿。
碑文中仅有汉文尚存,其他两种文字已大部分磨损、模糊不清。
斑驳的碑石,见证着那段过往的岁月……
郑和主持的此次锡兰山佛寺布施活动与立碑之举,弘扬佛教文化,使当地民众及各国香客、商贾亲眼目睹大明帝国的风彩与明王朝的富有,提高中国威望,扩大中国在西洋各国的影响。
在锡兰山,郑和也礼节性地拜访了国王亚烈苦奈儿,再次规劝他弃恶从善,与周边各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亚烈苦奈儿表面答应,背里依然故我。
离开锡兰山,船队又先后拜访了甘巴里国、陈拨巴丹今印度陈默达巴德、加异勒今印度南部的卡异尔、葛兰、大葛兰、柯枝、古里、南浡里等国。
甘巴里、阿拨巴丹、加异勒是三个南亚国,气候民风相似,物产虽不丰富,但民风淳朴,它们与锡兰山国相邻,屡受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尔欺凌。
郑和船队的顺道访问,加强了与它们的联系,并给予他们道义上的支持与鼓励,随后他们均派遣使者随中国船队来华访问。
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间,郑和船队结束西洋各国的访问,顺利返回南京。
郑和向永乐帝朱棣报告此次下西洋如何调解暹罗与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等国的矛盾与纠纷情况,并着重汇报了在锡兰山布施的盛况。
对于郑和二次下西洋所取得的成果,永乐帝朱棣龙颜大悦,他要求船队加紧休整,作好三次下西洋的准备。
九月,归国仅三个月的郑和船队再次踏上第三次出使西洋的航程。
十二月,郑和统领大型宝船四十八艘、其他船只一百余艘及官兵近三万人,自福建五虎门扬帆远航,再次前往西洋各国。
也正是郑和三下西洋之时,丘福北伐兵败的消息传至朝廷。永乐帝朱棣一喜一忧。最南端安南战场上的张辅势如破竹与北方丘福的全军覆灭成了鲜明的对比。朱棣决意御驾亲征。安南的战事远远不足以影响大明的局势,而这北方蒙古鞑靼却是一股足以动摇大明统治的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永乐八年1410年,战旗猎猎,士兵的刀剑闪着寒光,坚硬、冰冷、凛冽的北国寒风伴随着朱棣御驾亲征。
此次朱棣率领五十万军队的强大阵容,他决定予对手一记重拳,不打则已,打便一击致命。此便为朱棣此行目的。并且此行朱棣北伐决心巨大,他不惜动用明朝精锐五十万,并且亲自带队,可见他对鞑靼部落的不断侵扰已经失去耐心。
出发之前,朱棣下令十三岁的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还给他配备了夏原吉这个着名的辅臣,让夏原吉负责六部和都察院的诸多事务。
此处却不能不提夏原吉此人。
夏原吉,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湘阴人,祖籍浙江开化,后迁徙于江西德兴。
夏元吉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举人,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明成祖即位后,夏元吉升任户部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务,被委以重任,与蹇义齐名。
起来,夏元吉最初并不是朱棣的人。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夏元吉作为建文帝的大臣户部右侍郎,为建文帝积极筹措粮饷,甚至称得上是朱棣的敌人。
朱棣对于自己的敌人,从来不会手软。当朱棣攻入京城后,有人将夏元吉抓来。朱棣大手一挥,要将他处死。夏元吉,好啊。不过,我手头有点工作没有完成,能不能等我完成后再杀我?
朱棣一愣,这种把工作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他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人,怎么能杀呢?朱棣虽然冷酷,却并不是傻子。等夏元吉干完工作,朱棣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升任为户部左侍郎。不久,又提拔为户部尚书。
受“靖难之役”的影响,朱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