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紫檀木·明月坊  唐诗剑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暹罗森林茂密,出产名贵的紫檀木。

紫檀这种良材,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中国古代最早关于“檀”的记载,始见于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明人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记述紫檀这种木材:“紫檀木出交趾、广西、湖广,性坚好,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湿浸之,色能染物,作冠子最妙。”紫檀木主要产自热带地区,于中国生长不多。由于这种木材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成材大料极难得到,且木质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故被视为木中极品,影一寸紫檀一寸金”之法。

“紫檀”名称虽然早就见诸晋代文献,但有关以紫檀木打造器物的记载却是始于唐代。全唐诗卷四孟浩然凉州词诗云:

“混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哪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紫檀木,色红带紫,木质坚硬密实,分量奇重,不易着火也不易腐蚀。

袁杰开始囤积紫檀。

暹罗人不知紫檀之价,且紫檀并非必用之物而那食盐,却是人人所需之物。

于是,袁杰以十倍之重的海盐换取大量紫檀。

郑和率人来到袁杰等锦衣卫囤积紫檀之地,郑和看着堆积成山的紫檀,实在叹为观止。紫檀开采实在不易。需由当地人利用象群将深山中开采的木材运出,抛入河中,顺流而下,再打捞起来,运至囤积地。

有些工匠言道,可以此种木材制造船舵。郑和将目光投向袁杰。

袁杰肉痛不已地道:“郑主使,您需要多少,在下便无偿提供多少!”

“无妨。届时按国内价格收购便是,”郑和道,“此项费用以维护船舶的费用计算便可。同时,我已会与暹罗国王商定,会在当地设厂维修船舶。你们所收的紫檀,便送至那里便可。”

“没问题。”袁杰马上应道。

“国内对紫檀的需求很大……”郑和笑着而意味深长地道,“你们锦衣卫的银股,陛下占了六成。那么咱们也是一家人。”

“国内对紫檀需求很大?……”袁杰愣了,这紫檀在国内从来都是供不应求,但这郑和此话,好似有些不同。袁杰忽然一转念,道:“莫不是陛下已准备迁……”

郑和笑着点点头,道:“这样罢,紫檀木大量收购一事,我可与暹罗国王提出。但你这价格,却是有些不地道。可适当提高一些,这样方才为长久之计。若不然,那些劳作之人,你们可适应给予粮食、食盐等补助一二……”

袁杰点零头。

郑和确实未将话语完全,永乐帝朱棣迁都之诏书已于永乐四年,也即是去年1406年闰七月正式颁下,但至今尚未大张旗鼓全面展开而已,只是正在做些准备工作。

郑和十分清楚永乐帝朱棣的性格,这是一个意志坚韧、眼里揉不得半粒砂子的一代雄主。他想做的事情,却是从未落空,自靖难之役、编撰永乐大典、西征安南,至今的下西洋壮举、意图迁都顺府,即北京……

“你们在此运作,可有商号?”郑和问道。

“暂未想好,不若郑主使为我们取个名号?”袁杰笑道。

“在大明,与你们盘根错节的,名为明月楼于安南,你们名为明月酣那么你们在暹罗,便为明月坊罢。”郑和道。

“多谢郑主使赐名。”袁杰拱手道。

“这样,我便以明月坊之名义向暹罗国王提议,加强合作。”郑和道。

袁杰大喜,如此一般,这锦衣卫便是以大明的名义,在暹罗正在开展商贸活动,如虎添冀!

郑和笑笑,未再多什么。在他看来,能够稍助力自己义弟王九所开创的事业,那亦会让自己稍为心安而已。

明月坊在暹罗的首都开业,暹罗多少达官贵人以用大明的物事为荣,大明所产的丝绸较之暹罗的“泰绸”,品质实在高出不知多少倍……

一时间,明月坊在暹罗声名显赫。

明月坊专事与大明的商贸,不仅有来自大明的丝绸,还有茶叶、瓷器、手工艺品……应有尽樱除此之外,明月坊所产的海盐,在暹罗盛行起来。

实在是因为海盐价格较之前暹罗的岩盐品质好了不知多少倍,且价格低廉,更为重要的是,这明月坊宣称,如若用此食盐,可防“大脖子病”……一时间,这食盐在暹罗令人趋之若鹜!

明月坊囤积紫檀木,并销往大明境内。

实在是因为紫檀木需求旺盛。袁杰经过考虑,重新制定了紫檀木的交易方式,改为以百根紫檀木为计量单位,以黄金购买,由此暹罗获得大量黄金。

暹罗以金箔装饰王室建筑物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