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后20章 决战海角天涯 上  1255再铸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果,具备超高的航速和良好的机动性,最终成功发展为7朱雀式战斗机。这型战机已经投入了战场,一登场就做出了亮眼的表现,虽然是机头进气难以安装大型电探设备,但可以与双发战机协同作战弥补这个缺陷,且生产性很好,被空军评价极高,目前正在紧急生产中。

朱雀式的表现极佳,海军曾想过直接拿过来发展为舰载型号,但由于此机设计的时候很是激进,结构冗余留得很少,想上船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大改,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一架战机,所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继续执行原定路线,也就是在一开始就作为舰载机设计的第三方案上下功夫。

第三方案在技术上来说最为激进,可以说是前两个方案的结合体,既是单发战机有较好的机动性,又采用了机侧进气道,留出安装电探设备的机头空间,但也因此研发难度更大。

更何况作为一款舰载机,它还要考虑航母运作的许多限制,结构要额外加强以适应降落时的冲击,体型要尽可能小以增加搭载量,气动设计除了要考虑战斗还要考虑低速起降性能,不然没法在航母短短的跑道上运作。

因此它的研发进度是最慢的,在朱雀式投入实战半年多之后,第一批按照第三方案设计的舰载机才勉强试产出来,交给海军试用。

这型战机在性能表现方面很令海军满意,虽然受舰载结构限制,极速和机动性比空军的朱雀式略弱,但仍远远超过任何一型现有的舰载战斗机。而且它宽大的梯形翼面带来了较好的低速性能,满足了航母起降需求,并且具备强大的挂载能力,能够兼作攻击机使用。最妙的是它搭载了先进的电探设备,侦察能力明显增强,且能在夜间作战,极大的弥补了海军航空兵现存的短板。因此海军决定采用,将其定名为8“青鹞式”。

但是,毕竟这型战机是紧急研发完成的,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仍存许多问题。

问题之一是它的体型较大,严重影响搭载量,福建级极限状态下能塞进去一百架传统战机,换成青鹞式就只有四五十架了。

问题之二是它的低速性能虽好,却仍不如传统平直翼螺旋桨战机,在传统航母上虽能起降,但需要净空出更长的跑道,运作效率低了一大截,而且容错率更低,一旦出错可能造成惨重的损失。

这两个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那么能投送入战场的新式战机就很有限,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小毛病、噪音、别扭的人机交互和偶发的故障,相比之下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了。

受技术和时间所限,想通过改进青鹞式本身来解决问题恐怕是不太可能了。但华盟财大气粗,砍不了鞋就砍脚,直接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问题也就是建造远比福建级更大的新航空母舰,靠规模去提升运作效率。

方致中所在的天涯号和舰队中的另一艘同型舰海角号便是这个计划的产物,由超级战列舰项目“中州级”改造而来,标准排水量约六万吨,配备超过三百米长的超大飞行甲板,最多可搭载七十余架青鹞式战机,能够真正发挥新式战机的战斗力。

这两艘巨型航母其实完工颇早,跟首批福建级差不多是前后脚下水,但不同于早就经过反复论证的福建级,新航母是临时立案改装而来,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下水后又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实验磨合修改,等到最近才投入了天涯洋战场之中。

升降机很快升到了顶部,阳光完全驱散了黑暗,他所驾乘的这架青鹞式优雅的黑色机身显露在光明之中,他的视野也豁然开朗,一整片巨大的飞行甲板展现在眼前。

得益于脱胎于战列舰的较宽船体带来的横向稳性,天涯号虽然飞行甲板的长度比福建级并没长上许多305对270,但最宽处却足有70米,是福建级的两倍还多。这个设计的本意是尽可能多在甲板上系留战机、提升运作效率,但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地发展出了额外的好处。

在年初的一次日常演习中,一架青鹞式着舰时失误,没有拉住阻拦索而速度又不够,即将撞上前面停靠的上一批战机发生事故。这时,甲板上指挥演习的资深飞行员康嘉烈大尉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时指令飞行员向左转向,向海面方向规避。

如果是传统航母的话,这么飞出去多半会直接落到海里,但天涯号甲板宽,斜着飞过去也有足够的长度,竟让飞行员真的把机体给拉了起来。

事后,军官和工程师们觉得这很有可资利用的地方,研究后,将甲板空间重新分区划片,在中后部划出了一条斜向的跑道。这样一来,飞机降落时便可利用这条跑道,降落成功则及时推到其它区域去不妨碍后续战机降落,降落失败则直接加速复飞。

经实验,斜向跑道不但大大减少了降落故障的数量,还显著提升了飞行甲板运作的效率,可以起飞降落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必要时甚至能利用正向和斜向两条跑道同时放飞,整体战斗力大幅提升。

航空母舰发明而来屡次改进,早期产品多是由战舰改装而来,形制五花八门,飞行甲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