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年,7月12日,立秋19日,莱阳县,莱西镇。
莱西镇是位于莱阳县城西南约五十里处、大沽河南岸的一处小镇,不干涉本地区既有的行政职能,是纯粹出于商业目的而兴建的聚居区,属于东海商社营造的“新城模式”的典型之一。
莱西镇周边地形平坦、水脉交织,自然有着发达的农业。最初东海商社在这里设了一处仓储基地,收储附近的税赋和收购来的农产品,再根据需要转运出去;后来为节省运力,又设立了一处水力磨坊,用来磨制面粉、榨油,之后规模便不断扩大,不但处理商社自己的东西,还向周边居民提供服务;再后来,陆军在这里设置了一处营房,开始兴建堡垒,用于保护附近的安全,顺便就地吃粮也省了一些运输的麻烦;治安提升之后,又吸引了不少来往莱阳的商旅在此落脚,其他产业也渐渐聚集过来。
到现在,莱西镇已经是个颇具规模的小城了。
东海国的统治渐渐稳固之后,管委会也开始重建连接各地的邮政系统——驿路。
在目前的规划中,东海邮政和道路网络将以“两横一纵”为骨干。“两横”分别指的是“潍坊-蓬莱-威海”和“东海-日照-临沂”这两条驿路,一北一南,沿山东半岛的两道海岸线铺展;而“一纵”则是从胶西县到蓬莱郡,将两横连接起来。
鉴于道路修建无法一蹴而就,而“两横”又可以被海运在相当程度上补足,所以“一纵”反而是优先级更高的。在“一纵”的路线图中,有胶西-中央-即墨-华山-莱西-莱阳-杨础-栖霞-辛店-蓬莱共十个节点构成的干线,此外还有若干条支线连接沿途的其他城镇,每两个节点之间相距20-30公里,正好是步行一天的路程。寻常商旅可以用五到十天走完整条路,而加急快报一路换马的话,甚至一天内就可以将消息从一头传到另一头。
其中的莱西镇无疑将成为这条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毕竟就在大沽河旁,有水路加持,天生就比纯陆路有优势。
得益于近年来的道路建设,莱西镇有了一条向南直达即墨县的高标准三合土大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高标准),陆路便利;同时又通过大沽河连接到中央市、胶西县、莱阳县,水路通畅;在远期规划中还会有一条公路连接到北边的招远县,未来可期。显然,此镇可谓标准的通衢之地,将来自然是会有大发展的。
莱西镇的结构和传统城池并不相同,并没有建一道长长的城墙将整个小镇围起来,只有一个标准的六角棱堡,里面设置着国家设施和社营机构,比如粮仓军营驿站招待所什么的。居民和商人们自发兴建的房屋都散居在棱堡东边,除了自家的院墙没什么保护措施,不过驻军夜间会在周边巡逻,所以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如今,正是一年中最舒适的秋季,也是商业最发达的季节。莱西镇边大沽河的码头上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大小货船,南北两边的道路随时都有各类马车来往,临近镇子的路段甚至都出现了堵车的情况。周边的村民们挑着扁担、推着小车,当然也有赶大车的,将草料送去镇外的停车场里,换回马粪拉回去堆肥。除此之外,自然也不缺将各类蔬果鱼肉柴火运到镇上换钱的,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值正午,一列车队从南而来进入了莱西堡,然后便解散了队形。其中一辆云中牌马车停到了招待所旁边,而其余的隶属于“东风速递”的邮车则去了靠近东门的驿站里。几个在驿站旁边吃完了午饭正在聊天打趣的青年见状,立刻围了过去,等待驿站分发邮件。
目前东海国的邮政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运营各地驿站的公安部下属机构“交通处”,另一个是原建设交通部下属、现独立运营的“东风速递有限责任公司”。
交通处表面上看起来与传统的驿站类似,在各节点设站饲养一批乘用马,此外还有一批信使,骑马在各节点之间传输急报,必要时可以换马。但传统的驿站还提供住宿服务,而交通处没有,那是邻居招待所系统的职责。
既然交通处并非隶属于建设交通部,而是公安部辖下的机构,那么自然有和传统驿站不一样的地方。信使们的正式名称是“交通警察”,大多由退役骑兵任职,不但要传递信息,还起到一个在沿途巡逻、维持治安的作用。此外,调解日益繁忙的道路交通也是他们责无旁贷之职,在安全环境日渐好转的当下,这个职责甚至开始成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交通处成立的历史也不过两年,但现在看来相当成功。不但南北的交流得到了保障,一日之内信报便可从蓬莱直达中央市,而且沿线的治安也有了很大的好转,这又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兴起,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直默默无闻的公安部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过由于运力和编制所限,交通处的快递仅对管委会、商社和军方等国家机构开放,是不对外开放的。而向民间提供邮递服务的,就是商业运营的“东风速递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