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崇明  1255再铸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60年,8月10日,长江口。

魏万程扒着船舷往下看了一会儿,问道:“至于这么紧张吗?这片这么开阔,我看水也挺深的啊,你这冬至虽然是海船,吃水不也没到三米吗?”

这时一阵北风突然吹来,船只迎风偏航,李涛赶紧指挥水手降帆转向,等了好一会儿风向恢复正常,才挂了半帆继续前进。

他心有余悸地擦了擦汗,对魏万程说道:“这长江平均深度确实不浅,但是是平均啊。有深的地方,但也有些地方特别浅,而且底下是流沙,位置经常变的。即使是老师傅也不敢保证一定不会搁浅,不然这附近为何大多用的都是平底沙船?”

“嗯,你说的对,那交给你了!”

魏万程大大咧咧地点点头,然后去找陆秀夫谈心去了……其实他也不是不担心,只是又不是他开船,担不担心都影响不到航行结果,干嘛非要吊着个胆子折腾自己呢?

过了一会儿,船只有惊无险地上溯到了嘉定县附近——可就在这时,北边出现了一艘双桅沙船,转向向他们这三艘船驶了过来!

这艘船顺水而行,速度很快。李涛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见船上打了一个“张”字旗号,不禁皱起了眉头。

“什么鬼,冲我们来?眼瞎了吗?”

在这附近打起“张”旗的,应该是远近闻名的崇明海盗张瑄了。这张瑄与同行朱清携手,是邻近海盗的盟主,盘踞崇明岛,称霸一方。不过他们行事不算过分,一般只收保护费,不常劫掠,而且一般只在近海活动。东海商社的船队向来只走外海,与他们没打过什么交道。

李涛倒不怎么怕这些海盗,但是有些奇怪:今天我们可是打着官旗啊,按说海盗躲都来不及,怎么敢主动撞上来?

更奇怪的事发生了,前面一艘宁海军战船非但不迎敌,反倒朝冬至号划了过来。一个队正自船上露出头来,朝着东海大船喊话道:“李……少校!眼看天色已晚,不如我们先去崇明岛上歇息一晚吧?”

啥?去崇明岛?那个海盗窝?我没听错吧?你可是官兵啊!

李涛瞠目结舌地问道:“崇明……能停?”

见李涛一脸懵逼的样子,那个队正解释道:“不要紧的,崇明岛上好汉虽多,但是讲规矩的,而且张部将与他们也熟……呃,没什么,总之前方不远就是崇明镇,这附近也就那里适合落脚了。”

这些海盗能明目张胆地在长江口盘踞,自然是与官府有勾结的,但没想到连临安的宁海军都能扯上关系。

李涛皱着眉头问道:“去南边停靠不行吗?”

队正苦着脸说道:“少校,这南边嘉定县江边无人,而且河道多年没整治,淤积得厉害,您这大船肯定泊不进去,别的都是荒郊野地,总不能回头去吴淞口吧?还不如接着往前去崇明呢。”

江南岸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此时此地虽然并未发展到后世那般极度繁华的境地,但也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当下这片区域主要有华亭、嘉定二县,一南一北,前者县城在后世的松江区附近,后者就是嘉定区。这块区域水土肥沃,稻麦皆可种,一年两熟,又盛产蚕桑,还有着优渥的区位优势,想不发达都难。其中光是华亭一县,就能给朝廷供应四五十万石的常赋(加赋往往数倍于常赋),比西边的整个平江府(苏州)都高,真是富得流油。而且文风极盛,赵宋南迁之后这里出了上百个进士,说出去吓死人。

队正说南边都是荒郊野地,自然是有些片面的,但也不无道理。华亭县虽然繁华,但主要人口都集中在内陆,海边确实没什么人。别说现在,就是后世的上海,市区也挤在黄浦江附近,没多少人去海边吹风啊。

江南岸的主要港口都是内河港。之前有一个著名的青龙镇,位于华亭县和平江府的交界附近,海船可以通过吴淞江溯流而上,停泊入一大支流青龙江中,直接接入繁华的江南贸易网。但是近几十年青龙江逐渐淤积,大船进不来,港口也就逐渐荒废了,只在入海口附近有些小型船只停靠。

另一个崭露头角的新兴港口就是我们的上海了。“上海市”的名字此时已经有了,当然此市非彼市,正如本意,是附近乡民进行交易的一个市集,后来因为附近酿酒业发达,官府又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管理酒业的“上海务”。

最初的上海没什么起眼的,黄浦江那时还只是一条小河,称不上“江”,也没固定的名字,被按习惯称为“上海塘”或“黄埔”、“黄浦塘”。但是时也势也,随着青龙江的淤积,或许是因为河水总要找个出口,黄浦塘的水势逐渐充沛起来,有了通航的能力。位于吴淞江和黄浦塘交汇处的上海市的重要性就开始体现出来,日渐繁华,现在已经不亚于普通的镇,甚至比某些下县都要强了。

这样的好地方,要是让魏万程知道了,肯定要过去看看的。但是今天宁海军的船带着冬至号蒙头直走,“一不小心”就已经过了吴淞口,不适合再掉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