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将同志!”舒尔卡说:“首先,我认为我们在炮兵的使用上应该有些变化!”
“炮兵?”这让朱可夫甚至加夫里洛夫少校都有些意外。
朱可夫以为舒尔卡说的应该是步兵或是坦克方面的。
“炮兵有什么问题吗?”朱可夫问。
“我注意到在我们的编制里是一个步兵师配属一个或两个炮兵团!”说到这里舒尔卡停了一下。
“是的!”朱可夫点了点头。
这种编制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现代的步兵师也都配有炮兵团,因为步兵作战、机械化部队作战都需要炮兵支援。
问题就在于……
“恕我直言,大将同志!”舒尔卡说:“我军部队指挥官普遍经验不足,缺乏指挥多兵种作战的能力,我军基层炮兵训练也同样不足,这造成的问题就是炮兵无法或很难在部队中发挥作用!”
朱可夫眼神里略带吃惊的望着舒尔卡:“我也是这么想的,舒尔卡同志。我们正打算将一部份炮兵收归方面军统一指挥!”
有句话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没有哪种编制或是哪种制度会适合所有军队。
对于军事素质好、指挥经验丰富的部队来说,为其配属炮兵当然更好、更灵活。
但如果在其指挥能力之外,那么配属炮兵不仅不能带来好处反而还会是沉重的负担,因为有许多后勤及炮兵的安全及步炮、步坦等协同需要考虑。
尤其是被压缩至莫斯科附近较小空间进行防御战的时候,各师的炮兵因为协调不力在后方毫无意义的来回调动,有时就是两个师的炮兵团互换下的位置,对整体布署毫无影响,却耗费了大量的运力并增加了危险。
如果由方面军统一指挥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更重要的还是,如果将炮兵集中使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抵消炮兵训练不足的缺陷…一个炮兵团几十门炮想要覆盖指定目标很困难,即便是发射同样数量的炮弹多次射击,目标也可能已经转移了。
但如果几个炮兵团上百门火炮同时开火,命中的慨率显然就大得多。
“很有见地,舒尔卡同志!”朱可夫说:“然后呢?”
“在防御上我认为也有些问题!”舒尔卡说:“其它方向我不清楚,但从南部比如图拉一带的部署……我军处处设防平均布署兵力,无法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敌人的主攻方向,这使我军处于被动状态!”
这其实就是之前所说的“进攻优势论”,处于防御一方普遍存在这个弱势,这当然不能怪朱可夫。
“这使敌人可以用少量的兵力在正面牵制我军主力!”舒尔卡说:“然后集中主力以多打少从某个部位突破并穿插至我军防线后方的交通重镇……我们在图拉的战斗就是一个例子!”
“你说的对,舒尔卡同志!”朱可夫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部署虽然面面俱到,但完全无法抵御敌人集中于一个方向进行突破时的强大火力,最终结局就是战线被突破、部队被分割、包围,进而被逐个歼灭。这种情况甚至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重复上演,可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分散防御?猜测他们会进攻哪个部位?不,这都行不通!”
的确行不通。
分散防御就意味着到处都是漏洞,那就相当于引狼入室。
猜测敌人的进攻方向……这只能寄希望于运气了,甚至敌人还有可能随时变更进攻目标,想准确估计显然做不到。
“机动防御,大将同志!”舒尔卡说。
“机动防御?”
“是的!”舒尔卡回答:“我们必须要有一支或是几支机械化部队,它能灵活的通过公路或是铁路机动,在某个位置出现危机时迅速补充上去将敌人挡住或是击退……”
“这可不是一般部队能做到的!”加夫里洛夫少校说:“甚至应该说,这必须是支精锐部队,坦克性能及速度至少要与敌人相若……”
加夫里洛夫少校说得对,如果要进行机动防御,那么这支部队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至少要能与德军持平。
如果没有机动能力,就意味着赶不上敌人堵不住缺口,战斗再强也是白搭。
如果没有战斗力,就算赶上了也是白搭,那不过是上去送死。
图拉一战其实就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苏军有一支这样的快速机动部队的话,也不至于整整两天一夜的时间都没有援兵赶到图拉。
如果苏军机动部队战斗力够强的话,也不至于仅仅只是一支勃兰芬堡部队就将援军堵在路上。
反过来,如果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快速机动部队赶到图拉,那么图拉一战的危机根本就不存在,德军会被很干脆的打回去。
然而很明显的一点是,这样的部队对人和装备的要求都很高。
人或许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