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卡将计划分为两步走。
对德军雷达的压制方面由阿基莫维奇少校负责。
阿基莫维奇少校在集团军任参谋时负责情报收集这一块,执行这任务也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原因是收集情报原本就是需要在敌后安插眼线、间谍,甚至组织游击队。
压制德军雷达显然无法用正规战斗实现……苏正规军如果能穿过德军防线准确的攻击其内部,那也就意味着苏军能随时打败德军了,这显然不可能。
另一方面,就像阿基莫维奇说的,德军很可能会使用车载雷达可以随时转移,所以用正规军突破德军防线突袭不可能也不现实。
这方面舒尔卡就放手让阿基莫维奇少校去做,因为他没有资源,更重要的还是舒尔卡对压制德军雷达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能摧毁德军地面雷达最好,如果不能摧毁那也没什么关系,舒尔卡对此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舒尔卡主要是将精力集中在搭建浮桥上。
搭建浮桥的确不难,首先是大批量的将油桶密封。
这工作简单易行,原因是油桶本身就有密封盖,只需要将密封盖固定在油箱上就可以了。
难点就在于它不能用电焊……油桶用电焊很容易出问题,原因是油桶内往往有少量的汽油残存,这些汽油挥发着气态汽油并与空气混合,只要有一点火星就可能将其点燃并发生爆炸。
解决的方法就是使用胶水将油桶盖粘上而不是电焊。
再将木板往油箱上一绑,然后就完成了。
事实上这工作是在河边完成的,原因是绑好木板的油箱不方便运输。
于是,一车车的油箱、胶水、木板、铁丝、绳索等工具就被运往伏尔加河边。
斯大林格勒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他们大多都是没来得及撤走的工人,当然也有被临时调来的士兵。
然后现场制作完就直接丢到水里。
木板加铁桶在岸上还有重量搬运不便,丢到水里就是浮在水面上的小木筏,用一根绳索拖着就可以轻松的将它拖到目的地,甚至还有人在岸边就多连接几个这样的小木筏,然后几个人跳上去,拿着桨像划船似的将它带到木桥尽头拼接。
能做到这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伏尔加河水流平缓……它总长3692公里,落差却只有190米。
因为水流平缓所以河中央才会形成那么多、那么长的沙洲,当然这也给搭建浮桥带来了方便。
搭建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央有沙洲。
这对于斯大林格勒的运输原本是个缺点,正因为有这些沙洲,东岸的运输船只能通过一个狭窄的河道往西岸,也正因为有这些沙洲,才使假的两栖登陆船无法跨越而出问题。
但是……
对于“浮桥计划”来说,这些沙洲却绝对是优点。
因为它使浮桥可以同时从四个基点同时搭建:东西岸各一个,沙洲两个。
也就是说,其搭建速度至少要快上一倍。
于是,不过两小时的工夫,伏尔加河上就搭建起了五座浮桥……搭建浮桥与挖坑道有些相似,把所有人手集中在一处同时搭建一座浮桥往往并不能加快多少速度,如果把人手分开同时进行,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起尽可能多的浮桥。
第一座浮桥接合时,好消息马上就传到了正在岸边指挥及统筹分配的第82步兵团指挥部。
“三号桥合龙了!”守着电话的安德里安卡兴奋的向米哈依尔维奇少校报告。
“太好了!”米哈依尔维奇少校下令:“马上开始运输!”
此时的德军为了节省弹药而采取“突然袭击”的策略,所以对苏军在黑夜里搭建浮桥的计划竟一无所知。
直到一小时后弗雷德在侦察机的协同下,指挥一个大队的战机实施突袭时发现问题。
“上校!”飞行员吃惊的向弗雷德上校报告道:“他们在河面上搭起了几座浮桥!”
“几座?怎么可能有几座?”弗雷德上校反问:“现在距离天黑不过三小时!”
弗雷德上校的意思,是敌人离开德军的视线不过几小时,而这几小时内居然能搭起几座浮桥……这速度就像是把建好的浮桥直接拖到伏尔加河上似的。
“我确定没看错,上校!”飞行员坚持道:“的确有几座浮桥,他们甚至已经利用这些浮桥运输,我看到那上面似乎有人……”
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在飞机上往下看,而且还要借助照明弹的光线很难看清什么。
“你问怎么办?”弗雷德有些气愤的回答:“你除了摧毁它们还有其它选择吗?!”
“是,上校!”
于是,照明弹一发一发的在浮桥上空亮起,就像是节日里绽放的一个个焰火。
这些照明弹除了为战机俯冲提供视线外,还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