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今天开车的是韩怀义,所以马当曼从副驾驶下来为驾驶员开门其实显得有些诡异。
不过放在这个年头,洋人为中国人开车门的举动确实让人意外。
三十出头的魏允恭看到气宇轩昂的韩怀义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年轻人的气质配得上这架势。
魏立涛上前一步拱手用不太流利的英文问:“先生可是新罗马商行的马当曼先生和韩先生?”
“是我们。”韩怀义用中文道,然后笑着说:“请问哪位是魏允恭总办大人。”
此时魏允恭还算不上总办,他的正式任命要在明年,且有些阻力。
但这个信息非内圈的人不能知晓。
所以魏允恭闻言一愣,倒是也没否认。
和韩怀义相见时,他既在继续猜测他的来意也在琢磨韩怀义的来头。
可是前者他可以等对方说,后者他却不能贸然的问。
一时间,韩怀义给他了一种云里雾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双方去船坞所在的办公室坐下时,魏允恭发现马当曼是以韩怀义为首的,他心中更好奇了,便先打破沉默问:“韩先生,马当曼先生,请问你们两位找我有何事?”
“我听闻江南制造总局已有将船业分剥出来的想法。”韩怀义先声夺人一句后,说出自己的来意,他道:“而我回国后有志于参与海洋运输业。国外的船舶购买和维修的周期漫长,所以我先来这里看看,考察一下贵方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愿。”
魏允恭听他说“分剥船业”的内幕已经震惊了,再听他说的“意愿”,他不由看向自己的侄儿。
眼神里都有种你和他泄密没有的意思。
魏立涛对此也大为意外。
韩先生你是要买船吗?这,这可真凑上了我们叔侄的燃眉之急了啊。
目前魏允恭正为推动船坞的民营而努力。
因为眼界开阔的他明白,这是总局将船业踢出局之后,船业唯一的生存之道。
但是这条路不是这么好开拓的。
因为洋人要是买船的话只会从本国购买,国内的话谁有这些眼光啊,纵有,如租界的些人物他们也只会去买洋船啊。
马当曼很规矩的在边上帮衬着说:“两位先生,我的老板是很有诚意的。”
“你的老板?”魏允恭不确定的问。
“是的,他是董事长我只是经理。”马当曼解释道。
韩怀义也给出了解释:“新罗马洋行是我一手建立的,当然时间不长,因为我才回来嘛。但我的业务关系是成熟的,我们董事会的股东除了我之外都是洋人,比如美丰那边的杰森等,但诸位放心我不是傀儡。”
魏允恭不认识杰森,但感觉韩怀义不是在吹牛,他不由问:“韩先生,你是如何结识下这些关系的呢?”
“都是朋友。”韩怀义一句带过,更显神秘。
魏允恭就不好再追问了,他只能问业务方面:“那么韩先生需要什么吨位的船舶,最快何时需要。”
想想他又说:“韩先生,我没有其他意思,一艘海轮的价格。。。”
“如果有合适的选择,或者达到我的要求,我今天就可以下定金。”韩怀义直接再一句话堵住了他的疑惑。
马当曼立刻再度配合:“我的老板拥有强大的人脉和资产,请两位放心,我们没有必要特地跑来和两位开这样的玩笑。”
韩怀义接着道:“鉴于国内的局势和实际环境,目前我购买的船舶吨位预算在三千吨左右。”
魏允恭还没吭声魏立涛直接站了起来,惊呼道:“三千吨?”
现在的航海业虽在急速蓬勃的发展,可是这是清末不是未来。
打个比方,大家耳熟能详的泰坦尼克号的排水量在四万六千吨,也是在六年后的1909年才正式投入运行的。
且那是艘旅游客轮。
要是换做同吨位的远洋货轮的话,以老派海洋帝国的技术,目前都无法实现这等规模和制造要求。
当然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短短半个世纪后,到了董浩云先生的时代,1959年号称全球十大油轮之一的7万吨的“东亚巨人号”才出现还没八年,22万吨和30万吨的巨轮就开始制造了,紧接着到1979年甚至出现了56万吨的“海上巨人号”。
而韩怀义提出的吨位放在如今的国内,在私人航运业方面来讲的话,已可谓石破天惊!
所以魏立涛听的都跳了起来。
韩怀义却平静的很,他对魏允恭说:“总办阁下,这应该是目前国内的极限了吧,你们能否做到?”
魏允恭看似心如平湖,其实那是给弄麻木了。
他半天都没吭声,马当曼就来了,喊道:“你们是什么意思?有钱不赚吗?”
“你给我出去。”韩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