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八章 战败的原因  最强区小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利优势,起码日军的第三装甲师团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一战区咋弄的呢?先是梦想着能顶住鬼子的进攻,在日军左突右冲的攻击面前,首先在平原耗尽了战力,被日军包抄后,又是夺路狂奔突围,被日军一路追杀后,等到退到山区已经溃不成军,武器装备、粮食物资丢失殆尽,哪里还有再战下去的本钱!

而河南诸城除洛阳外如郑州、许昌、新郑等城市大都无险可守,尤其不利于劣势装备的守军作战,但第一战区却都投入师以上的部队并下令死守,这样既分散了兵力,又徒增伤亡。再加上重武器的缺乏,面对敌人的装甲部队,几乎就是束手无策,这样盲目蛮干,整个战场自然就无从收拾了。

第四点,那就要说到汤恩伯与蒋鼎文的矛盾使“将帅不和”了。古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你老蒋把两个心腹爱将塞一个笼子里,还一个制衡不了一个,为搏出位,这还不咬的两嘴毛呀!

汤军团倒霉,先一步接敌作战。暂15军的一个师在许昌与绝对优势之日军打了将近四天,全师殆尽。许昌失守后,日军转身打击集结在河南登封的13军。面对配备坦克大炮、天上飞机协同轰炸的十万凶猛日军,汤军团不要说完成原定的侧击日军的战术任务了,能死里逃生从日军包围圈里逃出来,都是万幸了!

战役第一阶段,过河的日军主力大部被暂15军与13军吸引在中牟、许昌一线,被日军虐的欲仙欲死。可此刻黄河岸边布置了十几军的国军,竟然不管不顾的似乎在等着什么,压根就无视汤兵团的死活。原来他们是归属于蒋司令长官管辖的部队,预定的职责就是守护黄河防线,所以他们有理由不动,当个无动于衷的观众!

好吧,既然你们有耐心等,那日军就用小股部队对洛阳采取了“封锁”措施,围而不动,陪你看戏。等到日军解决了许昌后,汤军团也溃散跑的没了影了,日军便集中起来攻击洛阳了。位于洛阳的一战区长官部这时候后悔都晚了,他也只有跑了,跑进更西边的豫西大山中。

而河边的国军,这时候已经被日军全部割断,长官部也跑了,他们能做的只能就是丢下所谓的“黄河防线”,竭力谋划各自怎样把自己的部队带出死地了。

总之,这对蒋委员长的哼哈二将,单独任何一个留下指挥,仗都不会打的这么被动。偏偏放上两个,那就是各敲各的锣,各吹各的调,大家各自为战,最后统统完蛋!

还有第五点,国军在河南那可是口碑极差,和老百姓那简直就是敌对的仇家。差到什么地步呢?老百姓坦言:宁愿让土匪来、宁愿让日本鬼子占领,也不愿意再受国军的祸害!42年以来,河南接连遭了大灾水、旱、蝗、汤,前三个都是自然灾害,最后一个是汤恩伯汤司令这个祸害!

原来1941年后,汤恩伯为扩大自身实力、防止游杂部队投日和抑制中共力量的扩大,大量扩军,靠中央补给的军费是远远不够的,国民政府只发给正规部队的军费,其他部队的经费只能由汤恩伯自行解决。这时经幕僚策划,汤恩伯在界首设立鼎泰公司,把后方出产的桐油、茶叶、南阳绸等土特产运到沦陷区出售又把上海等地的化妆品、日用品、汽油等物资运到后方脱手,从中收取利润。此后,汤恩伯又在界首设立物资管理处,不惜放下身段和敌人做买卖,操纵对日伪的物资套购、交换及对蒋管区农产品低价垄断收购。此外,还在累河开设中华烟厂、在禹川开设陶瓷厂及毛纺厂。

可见,为保障扩编后部队的日常支出需要,汤恩伯已经实施了多种经营,只要有钱赚,便设法去图。此时的汤司令已经变身成了一个商贾巨豪,整天忙着就是刮地皮、弄军饷,哪里还有心思练兵整军,挣钱才是第一位的嘛!至于河南的老百姓嘛,那就对不住了,能榨出一滴油,也不能放过丝毫。不是有这么一种说法嘛:三千万老百姓饿死了,地方还是中国的但要把几十万军队弄没了,没人抵抗日军了,那河南的人和地就都不是中国的了!所以汤恩伯为了满足自己军粮的需要,大肆搜刮粮食、物资。

那可是连续遭了大灾颗粒无收的河南啊,汤部收拢的那些流氓地痞、土匪恶霸组成的游杂部队,那个军纪败坏到还不如土匪讲点义气呢!平时安定有汤司令养着还安分点,一旦打了败仗,溃散开来了,那可就现了原形了!

溃兵们畏敌如虎,一触即溃,逃到豫西山区,杀人放火,掠夺民财,调戏妇女,无恶不作!败军所到之处,就地掠夺粮食和猪牛羊,留下一张据说可抵征购粮的“白条”就敢拿走人家的活命口粮。有的士兵公然闯进民宅,翻箱倒柜地抢东西,见到有些姿色的妇女就敢逼着陪睡。反正建制乱了,也没有人管了,手里有枪就尽管作恶就是了!“抓民夫”,“进入民房翻箱倒柜”,“强取民间粮食、燃料、蔬菜、杀猪、杀鸡,分文不给”“因此沿途百姓闻风而逃,弄得十室九空,民众恨之入骨、避之不及。”这些词语,乃是战后中说的,千真万确的确有其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