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事变,又称“晋西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晋绥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晋绥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
那么,为什么这阎锡山一下子就违背了抗战初期的那种做法了呢?当初可是他哭着喊着主动求人家共产党派得力干部帮助建立新军,成立牺盟会的呀。
原来,在太原沦陷之后,阎锡山即开始动摇,准备投降妥协。在汪精卫投敌之后,阎锡山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试探和平,他说:“抗战与和平是个政治问题,不能说主张抗战就对,主张和平就不对。”
然而,牺盟会和山西新军则坚决反对投降,主张为了争取抗战胜利,只有实行民主,发动群众。阎锡山则是反对实行民主,取消民选县长、区长、村长及各县民意机关。
在阎锡山看来,这共产党发动了群众,逐步民选的各级政权,那就是在夺权,在篡夺他的山西,更加上牺盟会和新军对他投敌意图上的极力反对,所以,他渐渐视牺盟会和新军为障碍,是不得不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召集各部会议,公然叫嚣“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抗日第二,防共第一”。
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命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于5日进攻日军,此举将使该部置于日顽两面夹击的境地。因此,第二纵队拒绝执行命令。阎锡山便宣布第二纵队为“叛军”,下令“讨伐”。以晋绥军6个军的兵力,向山西省隰县和山西省孝义县1带的新军攻击。同年12月3日,王靖国的晋绥军第19军和陈长捷的晋绥军第61军将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第196旅旅部包围。
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苦战突围,部分转入晋西北。阎锡山随即袭击八路军后方医院,惨杀了山西省隰县等6个县的民主政府和牺盟会干部以及八路军第115师伤病员1000余人。同时,阎锡山还命令晋绥军赵承绶部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115师第358旅。
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害共产党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了1000余人。山西省沁水县、山西省阳城县、山西省晋城县、山西省浮山县和山西高官治县等抗日政权被摧毁。
同年12月4日,孙楚袭击山西省南阳县城牺牲救国同盟会报社,编辑王良被活埋。
一系列蓄谋已久的疯狂进攻,使得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损失惨重,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晋西事变”。
面对顽固派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积极地做出了有力的斗争。
首先在军事上,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被迫奋起反抗。新军各部积极发起反击,先后进行了“隰县反击战”、“离石路突围战”、“晋西南反击战”、“晋西南反击战”等一系列战斗,消灭了胆敢主动进犯的“旧军”,在军事上取得了主动。
政治上,中共中央从抗日大局出发,指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对旧军要区别对待,继续争取阎锡山抗日。
事实上,十二月事变之后,阎锡山不仅失去了对新军的指挥权,而且与牺盟会矛盾激化,取消了山西抗战领导机构“战地总动员实施委员会”,内部不满情绪和相互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之国民党中央军乘机插足山西,抢占晋绥军地盘,使阎锡山直接控制的地盘仅限于晋西南10余个县,导致蒋阎矛盾加深。阎锡山完全陷入自己制造的泥潭中,不得不再次回头谋求与中共合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山西各地党组织和牺盟会、决死队,在进行必要的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同时,及时联络阎锡山,表示愿意继续在阎的领导下继续团结抗日。同时尽力发展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争取到了阎锡山继续留在抗日阵营,维护了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使得这次事变取得了最好的结局。
宣传上,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命令积极发动群众,向全国人民展开宣传,揭露顽固派意欲投降日寇的企图,动用舆论的力量来约束顽固派的倒行逆施。
当然,团结最广大可团结力量,巩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共产党人一直都在努力的大事。比如,八路军最高领导人朱德将军,就第一时间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进行了会晤,双方达成了谅解,以八路军北撤到临长道路长治平顾磁县的条件,释放了被抓的部分八路军,同时,还为八路军在中条山保持了一条运输线,甚至还补发了十八路军的军饷。双方达成谅解,在洛阳成立了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协调双方的行动。这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一直保持到抗战结束在晋东南也没有发生大的摩擦。
“报告!”陈龙正在看着关于晋东南的内部通报,大队部门口传来了一个很熟悉的口音。
“谁啊?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