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并不是他的政治手段非常成熟了,而是现在他大权在握,财权在握,军权又在握,基本上已经是稳坐钓鱼台,立于不败之地的了,所以他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跟这些大臣们一起玩。
自从米柱担任的南洋帝国皇帝以后,他也都没有断绝跟朱由校之间的关系,他只是写信对欺骗朱由校进行了道歉。
米柱他在北京城的时候,如果不是通过假死这一招,估计是没有办法离开北京城,一定会栽在了北京城这里,他迫不得已只能使用了这一招,相信每个人都会理解他和认可他,因为这意味着他不这样子做就是死路一条。
米柱一直认为朱由校是自己的朋友,也算是比较亲密的朋友那一种,对于欺骗朋友,他感到非常的无奈,但是最终他还是干了,如果不这样子干的话,他也不能了解当时朱由校他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其实也是被利益集团所绑架了,利益集团在逼着他向前走。
这令他即使身为皇帝的,也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时候,天启皇帝他才明白,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不是每一样事情都是随他之意的,所以经过这件事以后,他也都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所以他也都开始全力的抓权。
天启皇帝在掌握权力以后,他的势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通过分化手段,可以从朝臣之中获得了权力,而且米柱他也通过这一次试探,证明了他在朱由校心目中的地位。
朱由校还是视他为朋友的,只是被朝中的利益集团和大臣们让他向前走,他也都不迫不得已的向前走,但是朱由校始终视米柱为他的朋友,自从知道你就死了以后,他如此的伤心就看得出来,在皇帝朱由校的心中,还当他是个朋友,还因为这位朋友的死而伤心。
在米柱死了以后,朱由校那是毫不犹豫的想夺取米柱的权利,但这并不影响米柱他在心目中的地位和他与米柱之间的友情。
比如说他默认了米柱的旧部下们对他疏远,对他进行远离,但是有任何人敢欺负米家的,一律都被他赶尽杀绝。
朱由校很少会对人赶尽杀绝的,他用了这一招说明他内心的痛恨,如果有人敢实质性的伤害米家中人,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米柱他也相信这一点,他们之间那时候的对立,并不是他们之间引起的,而是身边的人各种误会、利益冲突交接在一起,最终引发的,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最终他们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庙堂,更加身不由己。
所以也都令米柱和朱由校都有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必须实现权利自由,才可以实现人身自由。
经过了这件事以后,他们之间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势力了,表面上他们是相互敌对的,实际上他们之间根本就不不恨对方,根本就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
所以朱由校很快就给米柱强调了双方的友谊。
朱由校发出的善意很快就获得了米柱的回应,米柱表示会偿还这一巨大的外债,他坑的是大明朝廷,不是朱由校。
经过这样的接触以后,双方一直都在试图进行接触,进行联系,基本上他们都有秘密的联系通道,保持了一个月两次的通信。
这样的通讯频率虽然是很低,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沟通的,是相互了解和明白的。
一开始他们只是谈交情,唠家常,逐步的就开始谈政治方面的意见了。
在以前米柱什么都教朱由校,但是就是不教他当皇帝,因为米柱他没有当过皇帝,所以也不知道怎么教他,只能在他身边默默地辅助他,帮助他。
而且如果米柱他敢教朱由校当皇帝的话,估计就是非常招忌讳的事情,搞不好会搞到自己家破人亡。
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不敢教皇帝怎么做,在很多时候他都是有所犹豫,有所保留的。
但是现在他人在南洋,自己亦身为强大的南洋帝国皇帝以后,他自己可以在这方面进行交流,可以教朱由校怎么当的了。
在某些方面米柱他比朱由校更加的强大,毕竟他的天下是自己白手打出来的,凭着自己双手打出了赫赫的江山,这种实力古往今来,没有几个帝王可以相比。
所以现在的米柱他也有资格教朱由校怎么做,当然双方都是皇帝,都是自尊的,也都不存在说谁教谁的问题,而是相互的交流心得。
随着双方交流的深入,他们也都不可避免地谈到到吏治和税收方面,米柱是十分得意地介绍了南洋帝国在吏治和税收方面的心得。
南洋帝国依然是由米柱等权贵组成的国家,但是他们的官员却并不单单是像大明一样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有了公务员性质和服务人员的性质。
他们这样子的做法令他们的吏活走向了清明,因为他们有很多人对官员进行监督,官员并不是至尊,并不是高高在上,并不是没有监督的,许多民间的人士,也都可以对他进行监督。
但是最令朱由校感兴的是南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