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1章发展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洋帝国在建国以后,米柱他首先就是要发展好内部的经济。

南洋帝国它算是得天独厚的地方,像爪哇、暹罗都是产粮的地方,如果要做得好的话,可以是一年三熟。

以前他们就是农业大国,一直的向大明这里输送粮食,对他们来说粮食也是一直他们向大明的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有足够的粮食,就可以维持政权的稳定。

南洋帝国从他们攻占马六甲城开始,他们从来就没有缺过粮,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了这些巨型的粮仓,即使他们一开始的一年因为战乱没办法及时的耕种,让他们粮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向暹罗湾对面越南、柬埔寨他们进口粮食。

结果在南洋帝国迅速的占领了这些地方以后,他们马上就开始进行恢复生产,到了第二年他们就不用向越南他们进口粮食了,而是自己都成为了产粮国,源源不断的向大明和北方国家输送粮食。

因为现在大明和北方的国家里面,小冰河期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酷寒酷热的天气让他们国家粮食产量大大的降低,所以这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着比较高的粮价,粮食成为硬通货的同时,南洋帝国方面一直加强对粮食的种植。

当地的暹罗人和爪哇人、马来人们都非常懒,即使做拥有一年三熟的地方,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一年耕种三次,因为这意味着更加的辛苦,而且这么多粮食也吃不完。

所以在头几年南洋帝国是采取了相对灵活,但又高压的政策,让这些人一年三种,经过几年的发展,南洋帝国它现在已经成为了天下粮仓,有能力源源不断的向大明输送粮食和物资。

而且他拥有了这么多粮食后,就构建了他们南洋帝国强势的基础,现在这个世界,非常困难,大多数人吃不饱,只要你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够大量招兵买马。

在拥有了这么多粮食以后,他们就可以野心勃勃的对外进行扩张,发展他们的军事地盘了,南洋军这几年连年的对外扩张,发动战争,这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有足够的粮食。

南洋帝国他们自从米柱进京以后,双方就开始有点像是嫌隙的样子,但是大明一直都往南洋输送人口,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南洋不断的向他们输送来的粮食。

大明处于小冰河期的时代,风不调,雨不顺,即使朱由校当皇帝以后,大力的发展农业,大力的推广红薯玉米,人称番薯皇帝康熙皇帝,这些都高产量的农作物,但是还是改变不了极端天气下种植环境的恶劣,年年的欠收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大力的从南洋进口粮食。

如果是在万历年间,他们未必就能够做到从南洋进口粮食,但是米柱掌权以后,他们就一直组建庞大的远洋舰队,不断的从南泽拉粮食回来,他们在广州、泉州、宁波、天津港建立了巨型的码头,这里码头常年的粮食储备量都达到了百万石以上,组成所谓的常平仓。

这批常平仓的存在就稳定了,大明的粮价,即使是年年的风不调雨不顺,但是他们始终能够压着粮价,让粮食价格没有向上飞扬,百姓即使是困苦,但是也能够勉强吃上饱饭,社会就稳定了。

没有出现原来历史上,全国规模的流民和逃荒,天下大乱。

南洋帝国拥有了这么多的粮食储备,让他们的社会环境趋向稳定以后,他们就谋求大力发展,全力向前后了。

现在南洋帝国它其实分为了几大岛区,各自相对独立,要把他们之间联系起来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所以说南洋帝国他们在发展一开始就谋求建立一支庞大的海军,他们的海军也是他们重点的发展方向。

在海军发展方面,他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他们拥有了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海军舰队。

他们的主力舰比起西方的也都没有差距,而且可能优势还更大,他们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比西方更加强大,速度更快,火力更强的木质风帆船,可以说已经把木质风帆船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且他们已经进入了蒸汽装甲舰的时代,虽然说只是试炼的,但是他们确实已经有装甲舰进行下水了,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全面会转向装甲舰方面去。

在发展海洋帝国岛区之内经济的时候,他们现在首先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的将岛内的经济发展起来?

南洋帝国的几个省份,其实如果跟大明来相比,都算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原始的区域。

如何让这些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的地区发展起来,是十分考验南洋帝国当局政府的。

其实说到考验,最核心的还是一点那就是有利可图,还得有本钱。

南洋帝国物产极其的丰富,他们这里拥有的特产是许多地方没有的,比如说胡椒、咖啡,各种各样的珍贵的木材,这些都是大明所没有的,所急需的。

只要是把这些东西采集出来,运送推广出去就能发财。

所以米柱在掌管了南洋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