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就是王道。
叶向高和孙承宗等看见了米利坚商行的报表,他们是坚信,米柱的日子那是王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大家又得出一种结论,米柱这人是一个死嘴硬的人,心中一千个一万个想回来,但是他就是开不了这金口,私底下则是在拼命造势,希望皇帝让他回来?
叶向高甚至于认为,这暹罗使者其实是米柱泡制出来的,目的也是明摆着的,要不然他们南洋为什么尽往更南的荒蛮之地,往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折腾发展?
反对派们有了这种想法后,想“抵毁米大饶名誉”可就不容易了。
现在朝廷形势一片大好,并不需要米柱回来。
在东北战区,大将韩刚兵出建州,汇合叶赫部大军,在建州卫与建奴血战十日十夜,攻占赫图阿拉,尽毁建奴宗庙,奴酋奴儿哈赤、皇台吉、阿敏等逃往了辽北山区。
在北方,大将毛文龙骑军,大败蒙古外喀尔喀部车臣汗于斡难河,重建了斡难卫,在当年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的地方,斩杀七百名漠北蒙古贵族,勒石为记,筑京观以纪之。
在漠西,苏赫巴兽杀入山北路,尽屠准葛尔部于山脚下,正准备南下攻击盘踞在西藏、青海一带的部,卫特拉联盟算是崩溃了。
陆上形势一片大好,尽平北方诸番,呈欣欣向荣之势,大伙儿就更加没有让米柱回来的意思。
米柱一旦回归,以他的圣眷,他们父子重新掌握朝廷大局,就是一句话的意思?
而且民间有一种传言,米柱在南洋混得不错,准备自立为王,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如果是这样就好了,意味着米柱再也不回来了,他爱在海外折腾,就让他在海外撒着欢儿折腾好了。
大明朝廷乃至民间,半点都不担心的是,米柱在南洋折腾得厉害,抢了不少地盘,但是没有一处陆地与大明相连,还隔着藩国呢?这意味着国土不相连,能有什么利益冲突?
而且历史还是有巨大的惯性和自我修正能力的,米柱是设立了海关,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全面开海,就在眼前。
谁知米柱离开后,开海就变得相当的艰难了,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地方进行,规模也一再的限制,全面开海,不存在的,有祖宗家法在此,谁敢乱来?
如果不是欠着皇家银行的钱,海关抵押给了银行,他们连全面海禁也做得出来。
大明乃朝上国,陆地强权,对于海洋,缺乏认知,海洋是危险的,变幻莫测的,并且开海涉及的东西很多,还有外来文明和风俗的输入,这对保守的朝廷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二百年的禁海,让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如果不是大明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过剩,急需解决过多的人口问题,他们连几个港口也会关闭。
至于米柱在海外自立,反正是在万里之外,陆地又不相连,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他们看不出这事能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出有什么坏处?
陈鼎文及其它人,最怕的问题,就是南洋一旦自立,会招来大明的嫉恨和打压。
目前而言,大明是他们的力量来源,是他们的故乡和根,许多普通士兵还在认为,他们是为大明效力,他们随时可以回去。
一旦大明进行封锁,他们无法获得新的移民,无法获得他们所急需的物资,这对于南洋军来,影响巨大,打击巨大,这应该才是米柱一直有所保留,有所犹豫的原因吧?开弓没有回头的箭,南洋军一旦自立,又处理不好与大明的关系,这是灾难性的。
听以米柱犹豫,是紧慎的做法,陈鼎文他要做的,就是让大明朝廷上下,愉快的放手,高心让他们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