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上,为了更好的生活于地之间,人们一直制造各种工具,提高了生存技能,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比如刀剑弓箭等武器的出现,让人类变得更强,有了与凶猛野兽正面博斗的能力,从而走出了山洞,生活在广阔的原野。
煲和锅的出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可以,一直是科技在促进人类进步,但是无论在东方和西方,都有势力在压制科技的进步,在东方是儒家学派,在西方则是宗教。
科学与宗教在西方曾一度处于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中,但是这种对立状态并非科学与宗教的全部关系。
而只是二者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关系,正如它们曾经也在其他的历史阶段中呈现为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一样。在西方历史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关系。
比如现在,传教士们发现单纯的传教并不能帮助人们进步,吸引到其它饶兴趣,所以传教士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多面手,在宣传科学的同时,也夹带了不少私货,所以他们与时俱进,活到了最后。
而儒家学派一直高高在上,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最后被时代抛弃,跌落了神坛,回归学术本质。
米柱在大明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这儒家学派的仕林中人,他们为人顽固,思想保守,对其它学派,大加打压。
大明是仕农工商,读书人高高在上,农民和商人还可以通过读书晋级,工匠则是世代匠籍,没有出头的机会。
米柱利用厂卫系统的特殊性,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不过这依然是没有改变多少,后世的米帝,可是把工程师作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核心。
米帝人口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工程师却是最多的,这让他们科技发达,遥遥领先,傲视群雄,称霸世界,这一点是值得米柱学习的,他也决定走科技强国之路,目前在大明,根本做不到。
与其和这些人勾心斗角,斗一个你死我活,不如另起灶炉,建立新的国度,这也是米柱决定扬帆南海的原因之一。
这时代的大明人,依然认为大明是世界正中,是朝上国,对于海外,一直视为荒蛮之地,现在许多人还认为海外就只有三座仙山、蓬莱、东瀛、方丈呀!坐井观,那知世界之大。
连当朝精英叶向高等,都认为米柱封地,不过一州府之地,大是大零,但是考虑到这么远,这就便宜了米家吧?这么的远,能不能抵达,能不能有效管理,这都是问题。
如果他们知道澳洲这么大,不在大明之下,如果他们知道澳洲这么大,南洋如此富饶,不知作何感想?但是有一点米柱可以确定,到了那一日,他己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军队,可以保护他的利益不受侵犯,就是大明皇帝和朝廷反悔也没有用了。
因为大明最强的水师舰队掌握在了他的手中,而且他是有计划的剥离,这黑水舰队本来就是新建,朝廷在其中影响力不大,更有甚者,他们一向不听兵部和军机处的调令,只是听米利坚懂事会的,现在好了,米柱有意识剥离。
加上大明根本不重视海上权益,水师就是后娘养的,米柱乘机接管,水师尽入其控制之郑
米柱下南洋,看似是实力大幅倒退了,其实是转到了海上,有朝一日,这些官员会发现,大明海权,尽在米柱控制之中,只要米柱不同意,他们寸板不得下海。
这在现在,不是什么问题,大明本来就禁海,现在逐步开放,也不是多大的事,但到了那个海洋时代之时,就是欲哭无泪之时了。
米柱在担任南洋大臣之后,便开招公开的大张旗鼓,招揽人手,为他扬帆南海作准备。
在此时他收到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兵分两路,进攻马尼拉的消息,米柱立即下令黑水舰队反击,乘机对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宣战。
当马尼拉在浴血奋战之时,李旦率领主力舰队南下,他坐镇宝岛,郑芝龙率部进攻马六甲,而颜思齐则在宿务甩开了葡萄牙舰队,与事先潜伏的舰队会合,进攻巴达维亚。
一百多年前,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城之后,便将它打造成为东方的前进基地。
马六甲现在处于全盛时期,是个闻名于世的港口及经贸中心。由于其位置处于航海及经贸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东去资源丰饶的东方文明古国,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欧洲西方列强,使得马六甲不仅成为繁荣一时的商业中心,它也同时成为东西方多种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大明朝的郑和在七度下南洋的时候,就是以马六甲为中转基地,他在这里设立了母港,建立了仓库。
马六甲可以看到马来人、华裔、葡萄牙裔聚居的街区,可以看到葡萄牙人修建的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最近才修建的总督府、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以及大明式庙宇。
马六甲在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兴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