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0章 国税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据米柱看到的户部统计,弘治十五年1502年,田赋正额为石粮15701590年期间隆庆万历年间,钞关税、商税、蕃船抽分、房地契税、竹木抽分、矿银、渔课等收入,合计两银役与土贡折色两银。

工商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不足5,而在宋代,来自工商税与禁榷方面的收入,贡献了70以上的财政岁入。

这也意味着大明全在土里刨食,大明农民的负担极重。

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的,大明国初,商业凋零,而且国家的政策也是重农轻商,但是经过二百多年的蓬勃发展,商业极其发达,在江南许多地方,己处于资本主义萌牙前夕,这也导致了名义上地位高的农民吃亏,地位低的商人闷声发大财。

万历皇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知道其中油水惊人,才会派出税监分赴各地征收各种商税,普之下,莫非王土,没有可能皇帝挨穷,臣子富有的,也没有可能这么大块的肥肉,皇帝吃不到一点,全让臣子们独占了。

不过臣子们不爽了,太祖皇帝、成祖皇帝都不收税,你凭什么收?难道凭你穷?另外就是万历派出的税监,全是一群贪婪的文化低下的太监,收税没有技术含量,就一抢字,凭着手中的权势,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对当地的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这一点被官员们加以利用。

在万历年间,税监横行下,怒人怨,敢打敢收拾税监矿监的,就是好官,比如李三才,就是驱逐和殴打税监而获得下之名,这也是,皇帝都没权收税,只有他们可以。

不过尽管万历皇帝弄得怒人怨,名声臭不可闻,下百姓官员,人人或喊打或明讽暗刺,但他着实是弄了不少银子,但这一项政策因为万历驾崩而止,泰昌帝为了收买人心,下诏召回下的税监矿监,在这一场皇权收税与仕权收税的斗争中,仕权大获全胜。

继入税收还是由官府收,还是以在田里刨食为核心,朝廷官府之下,养着大量的税吏税丁,对于土地那是敲骨吸髓式的收税,对于油水更丰的商税却是视如不见?

他们真的眼瞎了,不知道其中的油水?当然不是,这商税还是要收的,但只是收平民百姓,没有背景靠山的,对于那些官绅豪强,则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大明,生意做得大的,那一个没有后台和靠山,这就变成富的不收税,穷的收,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既有李三才这种超级大富佬,也有奔波了一年才勉强一饱的人们。

现在米柱计划接掌国税局,担任局正,国税局才成立半年左右,他们主要是负责收商税,因为商税比较容易收,做生意的,没有本钱也有货,比较容易收得上来,不像农民,地里刨不出食来,就是什么也没樱

国税局之所以收到了八十万两税银,是因为他们获得了米利坚商行系和皇家银行系的全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根本收不了这么多的税。

另有那些士绅豪强把持的丝绸、制陶、茶叶等行业,他们是收不到税的,因为对方根本不鸟他们,除非国税局去抢,洪承寿没有这勇气和胆子。

米柱现在是计划将商税这一块由户部及地方官府剥离,不再收地方官收,而是由国税局收,地方的商税务由国税局接管,由国税局征收之后,押解入国库。

对于田税,在土里刨食,总量有限,产量有限,他根本看不上眼,在他米柱的时代,不但全免了田税,国家还对耕田提供了补贴,国家全靠商税运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