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忌,必招横祸呀!
所以,在昨日他在公开拜会父亲之后,在后帐之中有半盏茶功夫的密谈,左右无人,米柱道:“朝中有人欲挑皇帝对米家之忌矣!”
米礼义道:“可有化解之道。”这个儿子比他厉害,大事都是问计于米柱,听米柱定夺,有点像严蒿父子的样子,严世蕃不显眼,却是谋主的角色。
米柱道:“国公和皇家军总司令只能二选其一,若父亲有志于军权,儿子将发动一切力量,为你推去国公爵位。”
国公固然是位极人臣,风光荣耀,但是掌管下精锐,咤吒风云,这种大权在握的地位也不差。
米礼义道:“掌兵打遍下,名留青史又何况?还不是为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现在己有,何必再操劳?”
他们父子交谈,就这一会儿便擦身而过,不注意者,都不会留意,但还是有一双眼睛注意到了,若有所思,只是米柱父子他们没有注意到。
不过有了决定,他们父子便有了战略层次的改变。
这也是米柱低调回京的原因,而且一向懒于上朝的他,居然大清早的在午门外等候,看见首辅叶向高来了,还主动过去攀谈,执礼甚躬,许多人都惊讶不己,他们私下议论,猪头提督也来了,不知为了谁?
当朱由校升上御座,看见米柱,也是十分惊讶,这位厂卫提督不爱上朝参政议事,全朝廷都知呀,朝廷是巴不得,朱由校则是无可奈何?所以看见了这货,他居然有些与有荣焉。
今朝议,还是集中讨论几日之后的献俘大典之事,这是百年难得盛事,大伙儿眉飞色舞,兴高采烈的讨论,又有户部的资金支持,他们决定是往大里了搞,争取成为历史盛事,名垂千古,这次他们确认允许各报记事记者参与,开创了媒体现场参与报道国家大事的先河。
他们还给了皇家军队和将领们以极高的评价,特别是米礼义,封爵国公,这是众望所归,无可争议,不重赏会令至下不服史书抱屈的地步,连徐光启、戚金、贺世贤、许显纯、毛文龙都有封伯爵之议,这功劳也是足够的了。
朱由校的康熙朝,开局大好,武运极好,先后己有四人因军功封爵,现在又有7人有此资格,如此盛况,除了洪武朝和永乐朝,无朝可比,另有他一朝所封者,居然比两朝之外十三朝加起来的还多,这也是异数。
熊廷弼、袁应泰、米柱是因为沈阳卫之战,硬是打压下了建奴的滔气焰。
曹随是因为水西安氏,他的事迹很少人知道,但是大佬们都点头,朝议也不能怎么的。
现在米礼义、徐光启、戚金、贺世贤、许显纯、孔德兴毛文龙七位则是因为灭掉蒙古之战,其中歼灭和收降三十万,攻破白城,生擒林丹汗,获传国玉玺,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辉煌之战,蒙古帝国一直是大明最大的敌人,至直现在,依旧是最大的敌人,百万边军,只为防他们。
而至现在,一战而团灭,这样的惊战功,你不重赏,只怕会是下百姓报屈,史书抱屈也,所以尽管朝廷心中是有想法,一千种不愿,一万种不愿,但是必须的高唱赞歌,对事件高度评价,对将领们高度评价,对战士高度的评价。
并必须对所有的功臣重重有赏,好一片和好的大场面,如果不是米柱知道这些饶心理,只怕会是为他们击节赞赏,欣慰不己了,从而放松了警惕,米柱对此,面无表情,没有高兴,也没有愤怒,他只是在朝会快散时道:“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