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部分八营,也就是八个部落,这其中最核心的一营,就叫怯薛。只不过加了一个后缀即为怯薛歹,于是在明朝时期就被音译成了克什克腾。
众所周知,明初明军对北元一系列打击后,一直到达延汗复振可汗权威之前,北元大汗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界,你他是傀儡吧,他自己有部众的。你他不是傀儡吧,蒙古政界活跃的都是太师们,什么阿鲁台太师、马哈木太师、脱欢太师、也先太师、孛来太师、毛里孩太师、癿加思兰太师、亦思马因太师这些才是真正统治蒙古的人物,北元大汗完全是个有自己的一批部众的摆设。
而察哈尔部,就是北元大汗手里的部众的称呼。
汉文史料中的察哈尔,不早于达延汗时期。蒙古文史料中也语焉不详,但是托郭齐少师曾经训斥达延汗生母时过“你的家察哈尔部不好吗”的话。明察哈尔部至少在达延汗年幼时期就已经是北元大汗直辖部众的深入人心的称呼了。可元朝不是管皇帝的部众叫怯薛嘛,为什么到了北元就要叫察哈尔了呢?
这是因为,在元朝覆亡时期,怯薛被明军打残有关。元顺帝时代的怯薛,到了北元时代都没留下多少人了,而且还被其他政治强人挖墙脚。比如元朝怯薛中有昔宝赤,就是皇家养鹰人,这些昔宝赤应该是被阿鲁台太师从北元大汗手里抢走了,到后来加入了永谢布蒙古,就跟察哈尔蒙古无缘了。
而北元大汗,也都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他们也有想扩张实力的想法,收罗其他部众加强自己的实力是一定有的。所以原先留在手里的怯薛残余部分,就变成了克什克腾部,新加入北元大汗麾下的其他部众,只怕就不好再叫怯薛了,一来怯薛已经成了克什克腾部的专称,二来新加入的部众也都有各自的部落认同,他们此时眼里的怯薛已经不是身份,而是部落了,所以只能沿用旧部落名称或者发明新部落的名称了。
而这些直接效忠北元大汗的部众,也就不能再叫怯薛了,所以套用突厥语、蒙古语都存在的古老俗称柘羯的转音察哈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林丹汗正是利用察哈尔八部之力,控制了内喀五部,拉拢了科尔沁和土默特竽部,勉强是有零大汗的样子。
林丹汗为控制蒙古左右翼和东部科尔沁等地,把都城修建在当时蒙古地区东西南北交通要塞上。因为从这儿往北经噶海额勒苏沙漠可抵达漠北的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七鄂托克喀尔喀等地方往南渡西拉木沦河可抵达明朝长城要塞山海关、喜锋口、古北口、张家口等处。往东沿金边墙可至嫩江流域的嫩科尔沁地。往西也沿金边墙可抵呼和浩特十二土默特地区。
察哈尔诸部闻讯王城被攻陷,大为惊慌,城头上飘的也不是加苏力德,而是明军龙旗。
苏力德的形状像一支长毛,有黑白两色,黑色象征战争与力量,白色象征和平与权威,蒙古帝国以此标识做为自己的军旗和军徽,出征的时候都用这个。
七大部落酋长们忙聚在一起,商量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往察罕浩特派出了使者和探子,都是有去无回,城中也没有百姓逃出,也无法从他们口中探问发生了什么事,明军是有意封锁消息了,不让外面的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酋长们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他们是下令调动七大部落的军队,集结在三十里外的哈其尔河边,今年这冬是无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