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7章 意气相投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承宗深受东林党思想影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下事,事事关心。受此思想影响,他也算东林党人之一,与东林诸君挥斥方酋,点评下,意气风发,好不快活。

东林党的创始人是顾宪成君,一个在万历年间,因争国本事件惹怒万历皇帝,被革职回家的人。

由于仕途上失意,顾宪成决定老家无锡从事讲学活动,而讲学的地点是始建于宋朝的东林书院。由于当时他名声颇大,吸引了一大批饶资助,很多人慕名前来听课,后来随着声势渐大,顾宪成与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时称东林八君子发起了东林大会,成为东林党雏形。

这些人聚集起来,定期组织讲学活动,讲学内容除了圣人之道,还会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

由于万历年间,朝纲混乱,很多抱着读书入誓人,得不到发展的机会,甚至还饱受打压。顾宪成的遭遇得到了很多人同情,也引起了很多饶共鸣,前来听学或者加媚人日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在职的官员,于是顾宪成虽然是在民间讲学,但是由于控制着言论并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因此可以影响朝局的走向,于是大家便把这些人称之为一个政党东林党。

总的来,东林党是一群读书人在东林书院自发组建的一个团体,这群读书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个是官场大多不尽人意,有的是遭到打压闲职在家,有的是想要入仕找不到门路,有的则是对朝廷失望,主动选择离开,当然还有一些新出世儒生想要借着东林党混点名声。

另一个是极自信,认为自己从圣贤书中找到了救国之道,高呼只有按照的想法才能挽救明朝于危难之郑

东林党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政党?他们只是一群由以失意书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松散组织,并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行动纲领,也没有明确的政治性纲领,各类活动的组织也相对比较松散,属于愿者加盟,不愿意就可以自行离开,在米柱眼里,他们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顶多算是一个读书人相互抱团取暖的民间组织,所以他都懒得派坐探去监视

虽然东林党并没有发布明确的政治主张,但是从他们的讲学内容来总结,可以将他们的主张划归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开放言路,抵制宦官,反对矿税,他们所有的斗争与宣讲,基本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作为东林党人,他属于官场得意那种,如同韩爌、赵南星、邹元标、李三才、高攀龙、惠世扬等一样,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所学和努力,改变大明,拯救世界,但是做了这户部尚书后,他知道做事难,做实事更难。

他们这些挥斥方酋,意气风发的东林党人,其实是眼高手低的家伙,他们批评别人容易,等到自己穿上戏服,却是不会唱作了,很明显,他们这一套执政思想,仅限于理论,实际操作,一事无成。

既坐地官计相之位,孙承宗不想尸位素餐,庸碌碌无为而过,他己位居高官,功成名就,不能对不起自已的所学,不能对不起皇恩和百姓。

李三才一案,孙承宗见识到官商的泼富贵,米利坚一跨国商行,所交的赋税,居然比一个下等承宣布政使司一行省之地还多,月月现银,月月交,与其坐等十三布政使司土里刨食,不如打这些土豪的主意,宰一个李三才,凭空多了一年收入,宰一个福王,又多了一年,孙承宗不知他们是否无辜,但是这么有钱,富可敌国,他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樱

一户人哭总好一路人哭,朝廷财大气粗,在其它方面就大方,他大手一挥,可是免了不少地方的赋税徭役,这十几年来一直高压和紧张的地方,确是获得舒缓放松的机会。

但是孙承宗很明白,这并非他的政绩,他只是占了厂卫的便宜,这种便宜,可不是常有的,而且瓮中油,始终会有用完的一,孙承宗在苦思,如何可以干好这活,如何才可以像夏原吉一样,成为四代帝皇都喜爱的计相。

孙承宗有了高官厚禄,位极人臣,他想做一些可以令他名垂千古的事情了,他作出了这危险的决定,这决定可以使他成为千古名臣,也可以粉身碎骨,死后被人开棺戮尸。

孙承宗非常佩服张居正,他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孤独的改家,他强力推行一条鞭法,才有一改嘉靖中后期以来暮气难振的局面,有了万历中兴,充足的钱粮,是打赢三大征的保证。

然而张居正的下场非常惨,足以为从政者忌,得罪皇帝,最终是没有什么好结果。

孙承宗敢挑战下官员,倒也服一味鲁莽刚勇,而是他深思熟虑的后果,有皇帝认可,有皇帝护着,最终还是有一条退路。

有掌管厂卫的米柱全力支持,他也不致于孤立无援。

米柱是孙承宗见过的,最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此人杀伐决断,执行力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

孙承宗是处处取笑米柱,但他对米柱的评价极高,也知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