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纳妾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米柱将李旦的要求了出来,魏忠贤十分的生气,道:“不识抬举。”对于一群海盗,他没有放在眼里,他认为米柱的条件己开高了,居然得陇望蜀,野心不足,还要和亲。

米柱道:“李当家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自古招安者,多为朝廷所忌,最终没有什么好下场。”

魏忠贤道:“维新是目高过顶的人,为何对这一帮海盗另眼相看?”

米柱道:“他们怕的是遇上另一个王本固这样的人呀。”

王本固,字子民,顺德府南关人。明代嘉靖年间甲辰科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官至正二品,据他为人厚道,为官期间政治廉洁、重于民事,史称“本固历事三朝,伟节丰功,昭人耳目”。

王本固固然清正廉洁,但清正廉洁掩盖不了其从政失误的地方,清官,不见得都是好官。

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在他担任浙江巡按使期间,明朝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正在为如何清理倭寇而大费脑筋。倭寇的主要首领名叫汪直,是不折不扣的大明人,势力十分之大,且富可敌国。对付这样的敌人,强攻是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

那时也正是全球海洋贸易大发展的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者虽然已经来到东亚,但是当时的他们还不是大明东南沿海海商的对手。所谓“倭寇“的出现,本来就是民间商人致力于拓展海外贸易,和中央政府厉行海禁试图垄断对外贸易,这两者矛盾的产物,招抚汪直,对于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于加强中国的海军实力,对于向海外扩展中国的影响力,将会有不的益处。

所以胡宗宪就用计将汪直诱致浙江本地,采取怀柔政策。应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把汪直杀掉,其手下大头目均已成气候,可能自立为王,倒是更为不好清理。汪直在浙江受到优待,等待朝廷政策。

但在其游走到杭州时,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拿下入狱,上报朝廷,弹劾胡宗宪包庇汪直,一时间,朝野不明就里的言官纷纷上书要求处死汪直。胡宗宪无奈为求自保只得上书请求处死汪直,汪直死后,两浙大乱十年,死伤百姓军民无数,东南倭寇泛滥成灾,有王本固这忠臣名臣的一份功劳。

如果是朝廷大臣招安,李旦等海盗未必敢来,但这厂卫出面招安,他们又觉得可以一谈,但还是冒险,双方结亲,才可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魏忠贤道:“维新就这么想要这支舰队?”

米柱道:“拥有了这支舰队,大明万里海疆,三十年之内无海贼之患。”

魏忠贤道:“维新是厂卫之主,既然决定了,就去办吧?但是老魏有言在先,如果敢做出宠妾欺妻之事,莫怪咱家翻脸不认人。”

米柱道:“瞧你的,我米柱是这种人吗?阿娘当如花是宝贝,我欺负她,还不被骂死?”

魏忠贤道:“你维新是一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做,咱们这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米柱也明白这一点,他虽然有圣眷在身,但是缺少这些与皇上朝夕相伴的人好话,迟早会为人所忌,容易出事。

而内廷也希望获得厂卫这样的强力部门支持,才可以扩大势力,将力量往皇宫之外延伸,内廷对米柱大力支持,让他的地位稳如泰山,米柱则同报以金钱财货和干一些脏活,相得益彰。

米柱可以只手遮,得益于他苦心构建的利益同盟,这让他成为不比尚书阁臣们逊色的大佬之一,这才让他有底气主导招安大事。

米柱在娘家转了转,与几位当家的聊了聊了,还认识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平,这货在家里买田买地,广建豪宅,娶了好几房妾侍,好不快活,另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大搞魏家祖坟,忙得很,一点也不想来京城。

米柱在娘家吃完午饭,然后返回东厂值房,让薛觉新将李旦叫来。

李旦从昨开始,就非常的坐立不安,他是非常的不安,一方面可能是升官发财,衣锦还乡,一方面是被捕入狱,身死族灭。

现在他觉得微妙和郁闷不安,他真的好想马上走人,又怕触怒于米柱,被他追杀,绝了这个招安之路,他只好随时准备逃跑。

但米柱的亲舅薛觉新又来请,请他来东厂一见,李旦又是不安,这是鸿门宴还是康庄大道呀?

李旦问杨生:“去还是不去?”

杨生问:”薛千户有没有明来意?”

李旦道:“没有,这个米大人高深莫测呀。”

杨生道:“的认为,可以一见,米大人如有歹意,断无叫亲舅父来传话的。”

李旦也以为然,这便随薛觉新同去东厂,一路上李旦在套薛觉新的话,但一直不得要领,不是口风极密,就是一无所知,只能作罢。

他们来到东厂,直入米柱值房,李旦跪下道:“人见过大人。”

米柱坐在办公桌之后,很有虎踞龙盘的气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