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分蛋糕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一票并不代表什么,也并不代表胜出,但这第一票的意头,确是好,反正韩爌和刘一燝就高兴不起来。

韩爌还若有所思的看了叶向高一眼,他觉得自己的力气好像是用错地方了。

方从哲接着唱名,周嘉谟摇头:“朝廷抡才大典,竞是如此儿戏?”

米柱却道:“这与廷推有什么分别,都是诸公意志的体现,少了在朝廷之上吵闹,多了几分大臣的体面。”

米柱的话,居然获得了赵南星的支持,道:“这有什么问题?有德有才者,怎么样都有人支持,无德无才者,难道在朝廷中争吵就能选出。”

这大明最高领导层的挑选,本来就是皇帝、内廷、内阁,部院寺大佬之间的角逐,不是吏部一言而决,吏部在这里也是打打酱油,敲敲边敲,大家在这里公开分猪肉,也无不妥。

无论是在朝廷还是这里,没有人支持,单凭自己之力都是难以突围而出。

随着方从哲的唱名,十五张票一一列出,这人没有主持的才华,只是和尚念经的照念,没有包袱,没有悬念,全部念了出来,结果令人意外,韩爌和刘一燝都是四票,叶向高获得了令人意外的七票,所有的人都有些意外,又不出意外,为什么这么呢?不想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大有人在。

大家纷纷上前祝贺,连皇帝朱由校都拱了拱手,叶向高时隔七年之后,再次登上首辅之位,临清厕仔,名不虚传。

韩爌老大的不服,但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好的首辅之位呢?还是让这老家伙拿下了,当了一次还不够,还要当第二次,好的提掖新人呢?

刘一燝也是十分幽怨,米柱可是给他划了好大一个饼,皇帝也多有暗示,结果是竹篮打水,按他至少有五票才对,自己一票,内廷四位大佬各一票,看来,他并不是人见人爱呀!有人转投他人。

为了安抚失意的韩爌和刘一燝,韩进中极殿大学士,刘进建极殿大学士,算是安慰奖,在此之前,韩是文华殿大学士,刘是武英殿大学士,以前的方从哲混了这么多年,也就中极殿大学士,这皇极殿大学士是退休后追赠的。

大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大学士和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

朱由校道:“恭喜叶阁老,成功当选成为新一任的首辅,现在内阁只有三位成员,朕希望可以增加一位,以减轻诸位的压力,大家可以议一议,由谁担任此职。”

增补阁臣,首先考虑礼部尚书,加一个东阁大学士,就可以入阁了,但赵秉忠己以年迈请辞,这便要挑选新的成员了。

周嘉谟、邹元标、赵南星三位名气最大,这被推了出来,结果周嘉谟入阁,以礼部侍郎衔加东阁大学士成为四辅,其实周嘉谟这吏部官,手执下人事大权,人称太宰,权力并不在内阁第四辅之下,但这级别毕竞是摆在这里,阁臣就是阁臣,可以参与全局的统筹了,也由左春坊大学士,升为东阁大学士了。

周嘉谟得此彩头,这是喜气洋洋的的。随后在礼部尚书的选举中,邹元标获胜,这是六部之首,主持国家大典,邹元标是十分满意的,赵南星则当选为吏部尚书,大权在握,也算得了彩头。

在选户部尚书时,朱由校提名由他老师之一的孙承宗担任,其实东林党人是提名了李三才的,只不过他有弃官而逃的先例,孙承宗又是东林党人、帝师,为人也忠值,大家都投票通过,山西巡抚陈所学任工部尚书。

接着出缺的有兵部尚书,王象干是年事己高,早已多次上书请辞,这也获得了批准,他将在康熙元年初择吉日而退。

这一个至关重要的位子,东林党是推了三个人,张问达、袁应泰,李三才,楚党的刘一燝则推荐熊廷弼,还有王象干则是推荐了副手兵部左侍郎武威。

李三才是东林党人真爱,只要有机会,有条缝,都把他往里面塞。

不过在最后的选举中,熊廷弼以优势的七票胜出,他进士出身,又立有大功,作为兵部尚书,是实至名归。

袁应泰也混了一个左都御史之位,而不是早前许的户部尚书。

左春坊大学士,礼部侍郎李逢春出任福建巡抚,聂正折腾了大半,居然还是原地踏步,还是大理寺卿。

辽东经略和巡抚出缺,皇帝提名了米礼义,让他以皇家卫队司令的身份兼任这辽东经略右春坊大学士,工部侍郎徐光启担任辽东巡抚,原户部三科郎中洪承寿担任户部总科郎中,再上一步,就是侍郎一级了。

他们这次一不做,二不休,在选了朝廷大佬之后,地方的军政大佬也选了不少,彻底的完成了人事调整,在康熙新朝里将会有新的气象。

东林党成为了大赢家,首辅是他们的人,在六部尚书中也占据了绝对优势,礼部、吏部、户部、都察院都是他们的人,户部的孙承宗,都察院的袁应泰,都是他们的人,在六部侍郎、言官之中,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