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百姓苦  汉世祖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简单做了些交待之后,刘昉起身欲离,准备返回军营,他坚持着自己的习惯,不过,武平迟疑了下,还是主动唤道:“大王!”

“还有何事?”刘昉疑惑地看着他。

武平拱手:“还请大王移步北关!”

冬季难免给人一种阴沉暗澹的感觉,尤其在天上飘着成片的乌云之时,天地就更加笼罩在灰暗的色调之中。

关堡之上,正当风口,北风呼啸,呜呜作响,青石黄土砌成的墙体给人一种踏实之感,这就是一道强关锁钥。

几盆炭火正熊熊燃烧,北风虽烈,却也吹不灭那晃动的火苗,面对恶劣的天气,关上戍卒们,多少显得辛苦,炭火释放的热量毕竟难以起到太多御寒的作用,不过,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挺直胸膛,表现出一副尽忠职守的模样,因为赵王殿下亲自上城了。

当然,刘昉此来不是为检视防御与军容,寒冷的冬风尽情肆虐着,鬓绺飘飘,征袍猎猎,刘昉神情严峻地注视着归德堡外的景象。

天寒地冻之下,战争的痕迹,也仿佛被凝固住了一般,依稀可见,当然,由于战场纪律的缘故,倒也没有留下遍地尸骸,都被清理干净了。

归德道给开辟得还是比较宽阔的,至少可容大车通过,在堡前,顺着山塬,更有一片空地,但如今,却被密密麻麻的人群给占据了。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坐或躺,辩不清究竟有多少人,但看起来颇为“壮观”。精壮者抱刀而处,弱小者依附而眠,然无一例外,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甚至于,有些人干脆靠到了堡壁下,寄希望堡上的火光能驱散一些寒意,即便显得微不足道。

不需多述,归德堡外的这些人,都为躲避战乱南逃的难民。盐州叛乱虽然爆发仅一月,但盐州的民间秩序已经彻底崩塌,大乱之际,所有人的底线都降到最低,所有人的第一目标,都只剩“生存”二字。

对于盐州的普通士民而言,这开宝二十一年的冬季,是极其残酷的,面对叛乱,他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要么被裹挟进叛军,要么被掠夺杀害,而实在不愿意与乱贼为伍的,就只能寻求自保避难,或躲入山野,或涌向城池冀望官府保护。

但是,盐州仅只有定边、盐池二城,承载能力有限,一般的黔首,是没有资格进入安全的城市的,而在收容了一波难民之后,也就拒绝开城了。

即便如此,仍有大批的盐州百姓,靠向二城,即便无法进城,在城外也相对安全,至少比起流散民间任叛军鱼肉要好,盐池、定边二城,就像冬夜中的一点萤火微光,给人带去微不足道的希望。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向定边盐池二城寻求庇护,盐州已是极度不安全,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拖家带口,逃离这个是非战乱之地,归德道就是一条希望之路,但同样也是一条艰难旅途。

他们携老扶幼,拖家带口,即便距离不算太远,但时刻面临着危险,也就盐州官军在王玄真等人的作为下,稍微牵扯了叛军的注意力,方给他们争取了一些求生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一路南逃,至归德堡下者,十不存三,然而,到了归德堡,求生之途却被官府给关闭,满怀希望,几乎化为绝望。

在上边的严令之下,武平这个镇将,并不敢开关放行,而是紧闭关门,严阵以待,甚至对这些难民严防死守。

对于封锁榆林的策略,榆林周边的官府官军执行得很坚决,别说叛军了,就是难民,也不允许一人一畜通过。

当然,这其中因素很多,不只是朝廷剿贼战略的影响,还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关内道的军政要员来说,榆林乱了则乱矣,是不能危及到己身的,他们要竭力避免成为“以邻为壑”的那个邻居,如果面临威胁,那就要坚决消除,在护盘这方面,大汉的官僚们也往往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于归德堡镇将武平而言,虽然可怜那些难民,但也不敢贸然行事,对难民心慈手软,若是出来岔子,可不会有人来可怜他。

作为镇将,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守住关堡,即便没有上边的授意,他也会选择严守关城。但是,过去是因为归德堡实力不足,又没有能真正拍板,甚至愿意拍板的人。

如今,赵王刘昉亲自领军来了,即将进入榆林平叛,武平觉得,可以就难民之事,做个汇报,这是他最后的努力,如果赵王殿下都解决不了,那他一个小小的镇将,又能有什么办法?即便现在被升为尉将了,仍旧是不名一文。

堡上,刘昉挺身如松岳,俯视着堡前那些难免,面无表情,但越是如此,越能让他感受到那丝凝重之意。

过了一会儿,刘昉问武平:“堡外有多少难民?到归德堡多久了?”

武平不敢怠慢,立刻答道:“禀大王,最初只有三百余人,不过,在末将等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