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国际科研形象  重写科技格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来的86人中有72人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刚知道公司被一家大陆企业收购的时候其实是很抗拒的,这会儿大陆半导体私企在台省半导体公司眼里就跟大学生看小学生差不多。

可当他们花了一点时间了解了大风集团后,尤其是知道了大风集团的光刻机项目和烛龙传感器的大火,让他们对这家公司有所改观,而最让他们向往的正是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

这个创办了还不到一年的研发中心现在在业内都已经小有名气了,大风集团的员工转岗申请更是从未断过,因为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真的做到了只要项目成立,公司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给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绝对安心的科研环境。

只是想进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要求比较高,而且不同的项目组待遇也有区别,当然,考核机制也更严,虽然研发中心不考核结果,但会跟踪科研人员的工作内容。

但总得来说,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开放性很强,这是一个更注重态度,更包容,更因材设制的地方,就比如在大风研发中心有几个很有名的“坏孩子”,经常上班不好好干活,其实这几个坏孩子都是智商130以上的天才,而且都有一定的社交障碍,正常的管理根本无法适用在他们身上,他们虽然看起来不用功,但当他们一旦有灵感了,却比谁都更投入。

大风集团研发中心这种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制度的方式,对公司来说压力更大,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混日子的,但对科研人员来说,确实更有吸引力。

在私企搞过科研的人都知道,华夏大部分私企对科研人员的要求都是盈利,他们要的不是科研结果,他们要的是盈利手段,孟谦曾经就认识一个做电容器的朋友,他辗转了几家公司,面试的时候都说的好好的,进去之后老板就天天问,你什么时候能做出赚钱的产品,能赚多少钱,怎么赚钱。

这就是华夏大部分想搞科研的人在私企里经历的真实情况。

只是孟谦有一个要求,这72个人需要到杭城办公,现在在台省还没有专门设立研发中心,为了方便管理,需要把各地的人才暂时都集中在杭城,而且台省的大环境很乱,米资渗透太严重,孟谦目前也不放心在台省放置研发中心。

最终,70个人选择进入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项目组迅速成立,大家开始忙碌起来。

确定了台省这边的人后,孟谦又马上去找了丁明远,“你这边人员都定下来没有。”

“定了。”丁明远把一份写着56个名字的名单给到孟谦,同时忍不住问了一句,“我们搞的这个CPU,定位的对手应该是...英特尔和AMD吧?”

“不然呢?”孟谦不在意的反问了一句。

丁明远欲言又止了好几回,最终却是会心一笑,“也是,不就是英特尔跟AMD么。”

孟谦对丁明远选出来的人没有任何意见,快速补充到研发中心开始干活。

10月上旬,第一批高校实习生来到大风集团报道,江大来的人最多,有100个,然后就是江省隔壁的沪上,复旦,交大等高校都来了四五十人,同样离杭城不远的金陵大学也来了35人,最后就是清华和燕大,都来了30名实习学生。

其他高校考虑到路程等原因,并没有安排学生来参加大风集团这一次集中实习邀请。

10月7日,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总计395名高校学生齐聚大风集团参加了实习说明会。

这场说明会孟谦亲自到场旁听,由孙晓静主讲。说明会首先就是公司成绩介绍,向实习生们介绍了大风集团的成就,尤其是在国外所取得的成就,看着确实很振奋人心。

之后就是公司内部介绍,包括公司有哪些部门,有哪些主要项目,研发中心的规划,公司的制度,福利等。

最后就是关于实习的具体安排,公司将会提供28个项目供实习生参与,从10月8日开始会有四天的集中培训,根据大家的培训表现和考核成绩分配到相应的项目组进行实习。

实习期大风集团管吃管住并提供实习工资,而让很多在座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最后提到的一个话题,职场分析表。

大风集团的实习跟其他公司的实习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公司会进行全程的跟踪分析,当学生在大风集团结束实习后,大风集团会提供一份专属的职场分析表,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天赋,职场适应性等内容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

而主导这件事情的,正是秦默。

大学生都是迷茫的,哪怕是清华燕大的学生,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之前都是迷茫的,大风集团提供的这个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在又宝贵的东西。

孟谦本来只打算旁听,可架不住学生们的热情,最后不得不上台简单说了几句话,“今天坐在这里的,都是我们华夏学生中的佼佼者,常被称为人中龙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