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了敌人的弱点,杨士聪果断采取行动,他采用的攻击方式,十分的普通,就是无脑黑!
对于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的人,喷子往往是最好的利器!
杨士聪找了一批善于言辞的文官,让他们直接上奏折骂于成龙,还在各大报纸上疯狂扣屎盆子,更多的是对他工作的质疑。
学过辩证法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换不同角度可以说出花来,就如同庄子和惠子的辩论: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回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再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就这样循环抬杠。
于成龙是个重名利的人,自不必说,马上写文章反驳喷子,双方你来我往的折腾,十分热闹。
按照常理,喷子们无脑喷,没有干货支撑是站不住脚的,这场斗争应该以于成龙的胜利告终,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于成龙败了。
原因无他,朱慈烺被手下这两拨人骂来骂去的烦透了。
他当时正在一心一意地部署全面征讨沙俄的战事,哪来那么多时间理他们那些个破事?
可要是不管,这事还得闹,于是朱皇帝出手收拾了一拨人。
于成龙运气不好,他挨了第一棍,朱皇帝传他立即觐见,然后不由分说将他骂了一顿,说他不干正事。
于成龙懵了,我工作一向兢兢业业,怎么就不干正事了?你这不是故意找茬弄我吗?
要是换了杨士聪,挨顿骂只会低头认错,遇到皇帝故意找茬的,他还得认真分析一波,皇帝骂他的真正原因,即便没有特殊含义,也要吸取教训,避免下次踩坑。
可于成龙不懂,他似乎也不想搞清楚皇帝为什么骂他,还不肯罢休,竟在乾清宫顶了一句:“臣近日身体不适,无法主持吏部京察,希望陛下恩准臣回乡养病。”
什么叫刚正不阿?
不阿谀奉迎!
于先生以身阐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不过,他似乎是搞错对象了。
京察是什么?是大明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自洪武年间就实行了,天武年间更是得到了史诗般的加强,可以说是天武朝整顿吏治的重要手段!
在朱慈烺眼中,于成龙是在拿吏部京察威胁他!
因为于成龙当时不过五十五岁,杨士聪都七十五岁了,也没听说这病那病,不能工作的,他这分明就是拿工作威胁!
没有你于成龙,吏部今年的京察就实行不下去了?
朱慈烺当时就拍桌子了,怒不可遏地大喊一声:“养什么病,你直接致仕回家吧!”
见皇帝龙颜大怒,于成龙直接懵了,这下麻烦了。
作为内阁大臣,朝廷大员,有些话既然说出口了,就不好收回来了,于成龙只能硬着头皮交接工作,满怀忧伤的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反正挺突然的,连对手杨士聪都懵了,不知道于成龙究竟是如何作死的。
不久后,杨士聪如愿以偿的以内阁首辅身份,兼任了吏部尚书,同时还管着教化部,可谓是大权在握!
这俩部门一个管着天下学子,一个管着天下官员,此时都归杨士聪管,真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只有杨士聪本人清楚,皇帝这么做,是因为太子久离京师,且尚无子嗣,皇储之位不稳,而诸王长大羽翼渐丰。
所以才让他这个太子党手握大权,压制朝中及诸皇子的势力。
于成龙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主,最重要的是跟太子党有巨大的嫌隙,他的恩师杨廷麟就是被太子朱和陛干掉的。
于成龙的致仕,可以说是明廷中枢权力变动的必然事情,杨士聪洋洋得意,无法自拔。
历史无数次地告诉观众,骄狂的开始,意味着胜利的终结。
杨士聪没想到是,皇帝搞完了于成龙,就开始搞他了,推行什么任期制!
这么一算,他从天武二十一年担任内阁首辅,最多三届也就是九年,今年就要任满致仕了?
别说从现在算起,再干九年,杨士聪今年都七十七岁了,上哪再干九年?
按理说,快八十岁了,早就该退休了,但杨士聪兼任吏部尚书才两年,还没过瘾呢,突然就要下岗,这谁受得了?
初一拜年,吉日良辰,杨阁老府上。
杨士聪身穿大红吉服,依旧坐在平时常坐的那把太师圈椅上,抚须微眯老眼打量着面前数排朝中大员。
有资格能来杨府拜年的只有十几个人,无一不是三品以上官员,且身居吏部、礼部、户部、刑部等生杀之权的要职,甚至还有几名武将。
众人仔细看去,却见杨阁老的目光中透着一股平时从未显露的威煞之气,让人立刻联想到今日大朝会上皇帝宣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