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7章 汉王的自信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值五月中旬,准噶尔盆地酷暑难熬,北上的明军在烈日下行军,挥汗如雨,气喘吁吁。

好在这一路上地势相对平缓,道路不是太难走,全军士气也不错,大家倒也没有什么怨言。

唯一让徐明武感到不快的是,一路上经过七个部落,全都是空无一人,一个牧民都没遇上!

好在明军赞画手里有地图,不至于在这鬼地方迷失了方向。

这一路上,徐明武注意到,准噶尔部的牧民对明军的态度似乎很不友善。

尽管明军没有骚扰沿途牧民,但那些牧民远远看到明军,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准格尔部叛乱,篡位的卓特巴巴图尔亲俄,向牧民们宣扬抹黑大明。

其次,两个月前噶尔部军队北上阻击征北军,定远伯戚广阳命三万征西军趁虚而入,抄了他们的后路,想来征西军平叛时没少杀人。

茫茫草原沙漠,找人不易,更何况整个大西北都乱成了一锅粥,天知道那三万平叛的征西军杀到哪里了!

最终汉王朱和墿提议,由肃宁侯卢象坤率主力大军前往叶尼塞河驰援定国公周遇吉和征北军,他们这些晚辈率本部五千人马,四处寻找那三万失踪的征西军,顺便安抚一下准噶尔部。

肃宁侯卢象坤听后,先是不同意,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然耐不住汉王的多次暗示,最终同意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汉王这帮勋二代,是想证明自己了,压根不想他这老东西在这碍事!

考虑到定国公周遇吉被困,情况危急,需加速行军,卢象坤最终还是采取了汉王的建议,分兵而动。

卢象坤还有着另一个考虑,大明统治西域,诸多部落势力中,唯准噶尔部最为强大,其占据的位置也最为重要,有大明的亲王殿下亲临,安抚他们,想来会起些作用......

自伊犁河谷出发半个月后,北上的三万明军分兵而进,卢象坤率两万五千人马星夜奔赴叶尼塞河。

二十日后,汉王朱和墿所率的“王旅”来到额尔齐斯河下游的一个部落。

担任前锋的李尚勇向朱和墿报告,这个小部落里一个人都没有,人全跑了,连毡帐都没来得及扛走!

朱和墿暗暗叹息,这就是舆论的影响啊,也不知道准格尔首领给牧民们灌了什么迷魂药,让他们见到明军就像见到瘟神一般,躲之唯恐不及。

朱和墿命令部队在部落外宿营,谁也不准进入毡帐扰民,哪怕是这些蒙古包里一个人也没有!

汉王所率的五千人马,原是东军都督府第一师第二旅,是镇国将军朱盛治的人马,因朱盛治这位宗亲老叔治军松散被斩,便宜了朱和墿。

第三旅由汉王殿下亲掌,一下子逼格就上去了,人们称之为“王旅”。

王旅的临时指挥部设立在部落外的一处小河边,各部安置完毕后,朱和墿把各团总及徐明武、李尚勇、朱大能、昭阳公主等人召集在一起开会。

这些都是王旅的主要将领骨干,隐隐形成了以汉王为首的新兴势力。

首先,朱和墿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下达了将令,凡是经过部落,派出少量夜不收可进入查探情况,其他人一概不得进入,只在山野阴凉之处宿营休息,对当地牧民秋毫无犯。

朱和墿要尽力展现明军的形象,他深知在境外,一支失去民意的队伍,是无法生存的!

若是一路上大家都玩起了坚壁清野的把戏,那明军吃什么?

为此,汉王宣布了新的军规,要求全军将士必须倒背如流。

徐明武愕然,汉王殿下宣布的所谓新军规,其实和后世的三大纪律项注意如出一辙,主旨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接下来,众人有模有样的进行议事。

目前,王旅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找人和抚民;第二,继续向北向西,赶赴叶尼塞河,与主力大军汇合。

这两件事看起来容易,实则操作起来颇为困难,特别在这千里戈壁荒漠之地,极大的考验了主将的能力,以及军队的意志。

朱和墿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布置精心,分工明确,不仅没有一上来就换掉三位团总,反而耐心拉拢。

部队用过午饭后继续开拔,蜿蜒曲折的群山横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从地图上看,这片山脉叫阿尔格勒特山,绵延上百里,让人看着心生绝望。

好在先锋团抓到了一个牧民,副团总李尚勇好说歹说,给了这牧民十个银圆,终于说服了牧民带路。

在牧民大爷的带路下,五千王旅大军钻进了阿尔格勒特山。

这里地势起伏不大,主要以丘陵为主,林荫密布,路蜿蜒曲折,上下崎岖,大军如同钻进了一座迷宫。

徐明武缓缓放下望远镜,暗暗心惊,如此险峻地形,若是有敌人在此埋下一彪人马,只怕部队连展开防御的时间都没有啊!

朱大能走了过来,嘴里嘀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