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钗走在暗临的嵩山上,手里握着捕虫网。
鹿正康坐在榻上,身前摆放一个棋盘。
黄昏的树林宁静又森冷,越过枝杈,还能窥见西边的薄日红霞,这微弱不明的光线,穿过树木的臂膊与毛发,一束束散漫地照在落叶上。
棋盘上的棋子一枚枚摆放,混乱无序,而且几乎都是黑子。
树林的影子黑暗深沉,那些低矮的荆棘杂草显得尤为可怖起来。孙丽钗缓步前行,她的眼睛明亮,好似天边的昏星落地。那些黯淡下来的色彩映照在她的明镜上,清晰而庄雅,轮廓虽已模糊,但更有别样的矜持,夜色宛如是万物的轻纱,在灼灼日光散去后,给予世间一个安憩的角落。
白子落在棋盘上,不住地推移,鹿正康沉默着拨动。一个僧人跑来说孙小施主失踪了,鹿正康叹了一口气,“叫觉光来。”
不一刻钟,觉光匆匆赶到,眉头紧皱,看着鹿正康欲言又止。
“坐。”佛子指了指棋盘。
觉光拖鞋上榻,盘坐在鹿正康对面。
“仔细看。”
和尚低头打量,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棋局,整个棋盘上只有两枚白子,其余都是黑子。
下一秒,一根柔嫩白净的手指轻轻拨动白子。
棋局变化,一切的横纵阡陌消失,变成水面般平静清洁的一块板子,黑子白子也化入其中。
“这是!”觉光失声惊呼。
水光涟漪,一个模糊的景象出现。
孙丽钗游荡在一颗颗高大挺拔的树木间,娇柔的手掌碰触树皮,干裂、粗糙、坚硬,如遍布伤疤的肌肤,灰暗丑陋。
此时太阳几近落山,万籁俱寂,只有低低的虫鸣声响起。
一切的骚动都被压抑,只因有虫王出世。
孙丽钗提着她那简陋的捕虫网,耐心聆听,这模样不似个孩子,反倒像老练的猎手。
觉光赞叹道:“徐秀才说的是对的,这孩子果然分到了七分灵慧。”
周围的老妈子和僧人们都一脸莫名其妙,这都快火烧眉毛了,怎么他们俩还在对着一张棋盘发癔症?但鹿缘菩萨不开口,他们又哪敢出声惊扰呢?
看不多时,鹿正康抬起头对身旁肃立的一位和尚说道:“你去告诉王若萍,她的孩子安然无恙,叫她不要担心,”又嘱咐觉光,“你去找她,但不要惊扰她。”
“小僧遵命。”
“晓得了。”觉光起身出门。
鹿正康垂目望着那一方镜盘,手指轻轻伸屈,好似弹琴,好似织线。
……
黑暗完全吞噬了这片树林。
薄暮的金光也已被夜色稀释,化作连绵山巅的一抹淡紫。
寒气伴着湿气开始渗入躯壳,孙丽钗的脸色有些发白。
似乎起雾了。
孙丽钗倔强地穿行在及胸的灌木间。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她决意要捉到促织,在明夜的满月下献给鹿正康。
月亮升起,白如水的光铺洒大地山川,而在这样迷离的光中,林间的雾也透着泠然的静雅,似如笼纱般的白玉美人。
孙丽钗痴痴地伫立在无木的一处空地,月光可以直接不受阻碍地照射进来,照在一片兰花从上,美妙的芬芳似乎也消解在月光里,随着冷雾沁入骨髓。
夜晚的丛林是神秘的,在正常的世界之上,更有一层光怪陆离的所在,就像一层看不见的罩子,在这样的情景里,那些被母亲揉进棉被里的志怪碎语就都从脑海深处冒出来了,一个个,一串串,那些吃小孩的妖魔,那些山水的精灵。
徐先生最爱的屈原《九歌》,那美妙而倔怪的词句,此刻再去回想竟然如此活泛贴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正想着,周围的虫鸣慢慢消散,转而是有嘁嘁喳喳的咀嚼声和摩擦声,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吟唱,好似迷乱的鬼蜮蜃境。
那黑影子高高伫立的松柏间,闪过的是什么?
形体古怪,是山魈吗?
迅疾如点,是鬼魅吗?
孙丽钗开始逃跑。
但周围的异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直到她一头撞在某个坚硬的身躯上,随后将对方撞倒在地。
“吱吱!”对方高叫几声,孙丽钗借着月光一看,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大蛐蛐儿,不过这蛐蛐儿长得和人似的,有手有脚,身躯圆滚滚,一对虫眼睛呆呆地四处张望,嘴里不停吱吱叫唤。
小姑娘打量四周,自己不知何时来到了促织堆里,这些硕大而拟人的虫子在草地、树枝间跳跃,打闹。
它们和孙丽钗的体型类似,大些的甚至比她高一两个头。小的还不到她腰间。
这群促织不知为何,竟然变成这个模样,看着虽大,但似乎还是痴蠢的模样,有人形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