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鲁肃奉命出使襄阳,自吴郡北登船,溯江而上,越二十日抵彭泽。
由于黄祖和江东之间仇怨极深,鲁肃没敢冒然入境江夏,以免遭到杀身之祸,他最终选择在柴桑弃船上岸,走陆路前往长沙,再通过巴丘渡江北上至襄阳。
十一月,鲁肃终抵襄阳,一入城,便见里巷士庶,往来如云,衣服整洁,人人皆面有喜色。
鲁肃初时不解,一算日子才恍然大悟,原来明天就是冬至了,之前光顾着赶路,竟没有觉察。
汉代虽无“冬日大如年”的说法,但冬至乃阴极阳生之起始,所以历来有祭祖、敬老的传统,堪称汉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冬至前后,君子要安身静体,官吏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一般至少会放假五日以上,假期之长,仅次于正旦。
因此冬至前的这段日子,刘景变得格外忙碌,加紧处理积累的政务,以便能够安心过节。
不过在听说鲁肃到来,刘景立刻放下手中之事,于便坐中亲自接见鲁肃,并招来诸葛亮、庞统、王粲、桓阶等人作陪。
桓阶乃是本月初被刘景从长沙调来襄阳,刘巴则继续留守长沙,代刘景监管荆南四郡政事。
“子敬,近一年不见,别来无恙否?”刘景表现得十分热情,一见面就与鲁肃把臂言笑。
“有劳将军挂心”
鲁肃心里很是感动,他去年出使长沙时,刘景就对他极为热情和看重,更是评价他:“胸怀大志,才兼文武,王佐之才也。”鲁肃由此身价倍增,连一向轻视他的张昭亦不敢再轻辱之。
可惜随着江东军惨败于江夏,他作为策划人受到众多指责,如今在江东已然是声名狼藉。
诸葛亮、蒋琬、桓阶等荆南旧臣,鲁肃俱都认识,特别是诸葛亮,他回到江东后两人私下还通过书信。至于庞统、王粲等后来加入者,鲁肃就不认得了。
刘景拉着鲁肃为他一一引见。
王粲自不必多做介绍,“出身显赫,才冠当世,名重天下”十二个字足以概括其人。
庞统名声不显,但他能够接替潘濬出任左司马,成为刘景军事方面,仅次于军师诸葛亮的辅弼,在鲁肃看来必非凡俗。
刘景和鲁肃说起庞统,先是宜城之战献计夺城,全歼表军,刘备、张允仅以身免。后只身入襄阳,说服刘琮举州归降,毫不夸张的说,其一人可抵万军。
鲁肃心中佩服庞统之余,亦感到心酸,庞统初投奔刘景,即拜为左司马,庞统亦不负所望,旬月之间献良计,立奇功,有若张良遇高祖。再看看自己,投奔江东已有两年,至今仍为府吏。
刘景邀鲁肃就坐,出言问道:“不知子敬此来所为何事?”
鲁肃收回心思,肃容道:“十月初孙讨虏忽闻将军北破刘表,全取江、汉,刘表,孙讨虏杀父仇人也,弗与共天下将军,江东之盟友也,为孙讨虏报父仇,孙讨虏心中感激不尽,所以特命我前来襄阳,向将军表示感谢,并祝贺将军一统荆楚。”
刘景摇头道:“孙讨虏倒也不必如此,刘镇南乃是病薨,并非我所杀。”
“不然。”鲁肃道:“刘表老而弥坚,若非将军灭亡其军,诛其长子、覆其基业,刘表何至于愤懑结病,呕血身亡?”
刘景失笑,就此打住,转而道:“原本与孙讨虏相约会师江、汉,奈何事不遂人愿,孙讨虏出师未捷,今黄江夏已经归降于我,望子敬转告孙讨虏,今后你我两家就以荆扬二州为界吧。”
黄祖归降刘景在荆州并非什么秘密,鲁肃在路上就听说了。
尽管双方早有约定,一取南郡,一取江夏,以汉水为界,瓜分荆北。奈何江东自己不争气,打不下江夏,现在黄祖举江夏归降刘景,江东除非想与刘景反目,不然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鲁肃此来,目的在于巩固盟好,本就没抱奢求,从容道:“孙讨虏承父兄之余,只有坐保江东之心,而无经略四方之志。与将军结盟共攻刘表,只为报父仇,今刘表败亡,又与将军有盟,自不会再图谋江、汉之地。”
鲁肃顿了顿,才继续道:“今曹操暴虐无道,恐将篡汉自立,荆、扬兄弟之邦也,当戮力一心,共讨国贼,以匡汉室,届时虽桓、文之功不能过也”
鲁肃不愧是三国首屈一指的外交家,口才着实了得,先拿孙权年幼继位,缺少威信说事,故意向刘景示弱,降低刘景的警惕之心。再以江夏上的退让为条件,巩固盟好。未免刘景对江东生出觊觎之意,鲁肃又搬出曹操,表明后者才是刘景的心腹大敌,孙权愿与刘景联手对抗曹操,双方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若非刘景来自于后世,怕是就要被他说服了,可惜啊
刘景眉头一扬,故作惊讶道:“曹公篡汉?子敬何出此言?曹公行事虽过于暴烈,不尽如人意,然而当今之世,天下土崩,四海大坏,非申、商之法术,无以救国家、振社稷”
刘景话锋一转:“况且,曹公并非暴而无恩之人,闻我平定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