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这特么的就是良田?”半个时辰后,李水站在田埂上,破口大骂。
干裂的黄土地,上面歪歪斜斜的长了一些杂草,基本上看不到禾苗。
有几个面黄肌瘦的农人,正坐在田埂上,一脸呆滞的看着远方。
“秦始皇是不是对良田有什么误解?”李水幽怨的想。
旁边的乌交一脸无语,心想:“这时候刚刚开春,庄稼还没有种下去。田间自然是这样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李水回过头来,指着远处的农人,问道:“那些人是什么人?为何在我家田中?”
乌交更无语了,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他们是这里的佃农。”
李水一脸疑惑:“是谁把田地租给他们了?”
乌交想了想,叫来了一个年长的农人。
这农人可能只有四十来岁,但是常年在田间劳作,皮肤晒得黝黑,脸上到处都是皱纹,看起来有六十多岁。
农人叫苍夫,是这伙佃农中的伍长。
苍夫解释了一番,李水总算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些农夫,他们是没有土地的,但是祖祖辈辈,都租种这一片农田,并且在土地边缘,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叫小土村。
几代下来,这块土地的所有权,换了很多人,今年是赵大人,明年是王大人,后年是李大人。
可是小土村的村民,没有变,他们一直是这里的佃农。
他们不管主人是谁,每年只管勤勤恳恳的耕种。然后将收获的三分之一,上交给主人作为地租。
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主人,家中不知道有多少财产,也就懒得干涉这些佃农。每年只要派个人,定时收租就好了。
也可以简单的说,这块地的所有权是李水的,但是使用权,是小土村村民的。
只不过这种使用权,只是沿袭往日的习惯,并没有律法上的支持。
李水听了之后,微微点了点头。他也没打算赶走这些村民,毕竟他自己也种不了一千亩地。不但是询问一下基本情况,还是有必要的。
苍夫又介绍说,小土村有农户大概二十户,一户大约五个人。一共一百多人。一千亩良田,平均分下来,一户能耕种四十亩。
李水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四十亩,够你们温饱了吧?”
苍夫叹了口气,说道:“若是丰年,勉强饿不死。若是灾年,需要去外地逃荒。”
李水顿时惊呆了:“一户四十亩地,还需要逃荒?你们一年产多少粮食?吃多少粮食?”
苍夫说道:“若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每亩地,一年大约可产粮一石半。”
一石半,大概一百六七十斤。
李水有点接受不了这个数字,毕竟是现代社会成长起来的,现在一亩地产出的粮食,不早就一千多斤,或者大几百斤了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时候是秦代,没有电力灌溉,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科学育种,粮食产量确实不高。
可是一亩地,一年只产出一百多斤,确实太少了。
苍夫见李水一脸惊奇,不由得苦笑了一声,说道:“大人莫要奇怪。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也不是事事如意的。”
“一场大风下来,禾苗便要倒下一些。一场大雨下来,又冲毁一些。一场大旱下来,又枯死一些。”
“所以,等到秋收,最终收获的庄稼,并不甚多。上交完田租之后,也就所剩无几了。”
李水点了点头,心想:“我可是大善人啊,看着这些佃农食不果腹,岂能安心?可是不要他们的田租,我岂不是要受穷了?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提高产量了。”
“化肥农药,那就不要想了。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想要提高产量,还得从苍夫刚才说的那些方面入手。抗旱、抗涝、抗倒伏……”
李水忽然脑袋里面灵光一闪,想起来一个词:“代田法。”
以前上中学的时候,历史书上提到过一段,汉代的农学家,总结出来的代田法,在抗旱防风方面,颇有成效,可以提高农田产量。
李水回忆了一下,好在代田法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他还都记着。
李水对苍夫说道:“今年是不是快要播种了?”
苍夫说道:“便在这一两日了。”
李水嗯了一声:“今年播种,不要像往日那般胡乱种植了。我教你们,将一亩地平等分成六份。然后将其中三份,挖成沟。我说简单一些,就好比在每亩地当中,挖出三条浅河来。庄稼只在河底种。”
苍夫愣了一下,说道:“如此一来,每亩地,岂非只种了一半?”
李水满意的点了点头:“悟性不错。等庄稼长出来后,你们每次耕锄草时,都要将堤坝上的土连同草一起锄入沟中,培护苗根。”
“天长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