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8章 菜品试吃  美食从和面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试吃,不是喊一群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大吃一顿就行了,而是让人挑刺来的。

很多高级饭店上新菜之前,都有试吃的环节,不重要的话,后厨的厨师和店里的管理层试吃就行了。

不过一些比较重要的菜品,光自己人试吃是不行的,需要让外人来品尝。

这些参与试吃的人,不一定全都是业内人士,也会特意邀请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的人。

只有这样,大家提的意见才最中肯,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假如只邀请同一类型的人,说不定做出来的菜品就会有局限性,甚至有很强的片面性。

比如对于厨师来说,能够体现出精湛厨艺的菜品才是好菜品。

而对于一些文化人来说,菜品有内涵有寓意才更好。

但是体力劳动者只会觉得,能下饭分量足才是美味。

不同的人对于菜品的要求各不相同,只有找到所有人的共同点,做出来的菜品才会更加受欢迎。

这其实也是高端菜品的归宿。

不管哪个菜系的高端菜品,其实都很相似,都是味道平和没冲味,卖相优雅不张扬,香味平淡却持久。

至于口感,在突出一个主题的时候,也会兼顾其他口感。

比如脆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发出声音,糯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粘牙粘嘴,韧的食材,吃的时候不会费牙而咀嚼不烂。

反正一句话,高端菜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一种能为第一却不争第一的那种恬淡感觉。

这像极了自古以来读书人的追求,或者说是自我感觉吧,总觉得自己能够指点江山,但却因为没这份心而甘愿大隐于市,做个先看花开花落的雅人。

徐拙的四方食府,虽然不会追求这些硬凹禅意文化的噱头,但高端菜品的理念,几乎就是这样。

哪怕不想如此,也会往这方面靠拢。

所以为了不跑偏,徐拙特意把试吃从一顿饭延长到了三天时间。

而且尽可能的让参与试吃的人多样化,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菜品在硬凹文化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试吃的人越多,越杂,越能够反应出大众对于高端菜品的定位和追求。

这些信息经过汇总和最后的讨论之后,才会把菜品从味道大卖相,完全确定下来。

至于价格什么的,倒不是试吃人员的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产品出众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不是问题。

试吃的第一天,是徐拙在微博上邀请的粉丝代表,这些人的选择,基本上以京城地区为主,不过也有外地的。

这倒不是为了巴结京城本地人,主要是外地的粉丝过来一趟不容易,舟车劳顿不说,而且还耽误人家的时间。

虽然好多人愿意被耽误,但徐拙却不想这么麻烦别人。

至少在开业之前,还是保持四方食府的神秘为好,等开业之后,可以抽个时间办个粉丝节什么的。

比这种吃完还要挑刺,还要回答问题强多了。

而且这种试吃,其实是吃不爽的。

别看菜很多,旁边还有一群服务员,但这些菜不是随便吃的,服务员也不怎么会伺候人相反,这些服务员跟考官一样,每当看到有人吃完了一道菜,就会凑过来,旁敲侧击的让人谈感受。

等对方说的时候,服务员还会煞有介事的记下来。

这些步骤看似多此一举,但这次参与的人太多,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把菜品的优缺点真实记录下来。

要是等大家美美的吃喝完毕后再谈这个,对菜品的印象就会很模糊,没有现在这样清晰直接。

在粉丝们试吃的时候,徐拙也不断在人群中穿梭,又是打招呼又是合影拍照的。

这些粉丝都是铁粉,徐拙多少都认识,这会儿他穿梭在人群中穿花蝴蝶一样忙活,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放松心情。

只有这样,大家对菜品的预判,才会变得更加准确。

这次试吃的粉丝差不多有上百人,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服务员或者后厨的帮厨跟着,为的就是记录大家对各个菜品的准确评价。

正因为需要一道一道的吃,所以整个试吃差不多维持一天才算结束。

结束后,一楼的大厅里已经摆好了饭菜,徐拙邀请大家就坐,并且一再感谢大家今天的付出。

这种事儿虽然看似很简单,也很享受,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饿的时候不能多吃,因为旁边的服务员会一个劲儿的问感受。

吃饱了之后刚准备歇会儿,新的菜品又端来了,一些需要趁热吃的菜品甚至还得赶时间,反正就挺难的。

这些人一边吃晚饭,一边在群里或者微博上诉苦。

不过这些诉苦,大多都会被人嘲讽故意得瑟,因为这种事儿,从字面上来说,根本就是享受而已。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