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术业有专政。
于总在石油炼厂做过搬运工,跑过对外业务,下过一线车间,进过后勤统计处,当过广区石油总经理……
一套流程走下来,别看现在是东山带头大哥,但在石油方面,却比门清还门清,像什么辰董,在他面前顶多算半路出家。
如果葛小天放着于总这尊大佛不求,放着老钱那种老油子不要,放着广区石化老班底不挖,简直就是愧对小黄塑造的天成企业文化。
不过,于总答应帮忙,就等于站在辰董的对立面。
为了有个缓冲期,或者给自家留出足够准备时间,葛小天统计完天成在国内的燃油存储量,没有立刻跑京城拜访海油高层,而是暂停国内星月湾二期工程,开启第三堂课。
……………
早在议标第一天下午,天成员工就已办理完出入境手续,跟随设备开赴前线,并分散到格洛纳斯系统辅助定位的二十一个点。
两万员工分散到二十一个点,看不出多么壮观,但茫茫大海中忽然出现数十台近百米高的机械……
这感觉,远比陆地基建群还要震撼。
其实,多点开工有个巨大麻烦,就是高架桥互相连通时会产生误差。
换作普通建工企业,肯定不敢这么玩,万一某个区间出现偏差,估计整个工程就会偏离设计要求。
所以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两头并进,中间对接,或者一条路走到底的施工方案。
不过,天成有系统。
先依靠格洛纳斯定位系统,让壮汉乘船抵达施工区域,再打开市集绘图,覆盖已探索的系统地图。
然后按照施工方案,拿电话联系壮汉进行微调各自位置,直至对准放大无数倍的施工图标注点……
今后,现实中壮汉所在的位置,便是一个又一个的深海桩。
这种方式比卫星定位还要准确,误差不超过代表壮汉的红点直径,约0.1mm。
姑且称为天成独有的'扯线'方式。
如今一周过去,弧形分布在仁川海域的二十一座施工区域,已经多了六座浮岛。
也就是依靠六艘系统A型船搭建,用于建造各类系统建筑的海上平台。
整体分为员工食宿区和建材囤放区,每一个浮辐射三个施工区域,而多出来的三个则是在陆地,无需浮岛。
1月13号。
上午八点,海雾朦胧。
一号浮岛。
葛小天身穿救生衣,佩戴搜救仪,腰里揣着营养液,肩扛类似斯坦尼康相机套件的设备,迎着呼啸寒风,走向施工现场。
浮岛边缘,近千名天成员工正在忙碌。
而按照合同要求,从仁川本地接收的两千名外雇人员,正在浮岛建材囤放区认真学习'握钢筋'和'倒水泥'。
这可是天成独有的先进技术。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熟悉了深海施工主要流程和各个环节注意事项,那么今天咱们将会细化这些步骤,让大家能够更直观,更明了的知晓,一座跨海大桥是怎么建起来的。”
“咱们现在所处的这片海域,最浅12米,最深16米……”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潮汐涨幅平均±4米,误差不超过10公分。最强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风速25米/秒,最强台风风速45米/秒,超强台风尚未发生……”
“上节课所讲的栈桥,就是我脚下这座浮岛,依靠运输船连接威城大后勤……”
“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安装好设备……”
葛小天迈入已经与浮岛对接的工程岛,爬上城镇中心自带的钳式机械臂作业车间。
之前,他原本以为这台设备是个超级大钳子,用于夹住巨大货物,方便进行装卸,但仔细研究过后,他发现这玩意竟然是个超级振动桩锤。
啥意思呢?
就是通过顶部的卷扬机(类似塔吊收放钢缆的设备),能把这个机械臂顶端爪形分布的钳子,和它们上部的圆形铁疙瘩,像链锤一样放进深海。
嗯,仅仅放进去,没啥意思。
但如果钳子能夹住一条长达八米,直径为一米五,壁厚为10mm的空心钢护筒的筒壁,依靠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钢缆,垂直深入海底……
然后,爪形钳子上部的巨大铁疙瘩,通过电力驱动,就能产生每秒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冲击频率,行成一个持续的力,然后像敲钉子一样,将空心钢护筒打进海底……
再然后,顶端依次连接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空心钢护筒,继续打……
等满足施工要求,拼接其余钢护筒,一直到露出海面……
最后,抽干护筒里的水、泥浆、碎岩等等,注入钢筋笼和水下防腐蚀水泥……
深海基础桩第一个环节就这么做完了。
有点像陆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