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6号。
腊月二十五。
今天的主要活动是备年货。
唐根生虽然人不在京城过年,但责任要留在京城。
还得是双份的责任。
老京城人买年货一般分六大类。
饮食类、衣着类、日月类、迷信类、玩耍类、点缀类。
打从一进腊月门儿,备年货的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犹如蚂蚁搬家,松鼠囤仓似的,一点点往家里揽,慢慢囤。
鲜少有像唐根生这般,选一天或者一两个固定的日期,准备举着钱钞和限购票去采买。
唐根生虽然感觉自己在努力融合、适应这个时代。
实际上,他从未真切融入过。
这个时代的人,男女之事是大防。
唐根生甘之若饴,一点都把杀头的危险放在心上。
这个时代的人缺衣少食,吃饱为大,几乎是全年一整个家庭的最重头戏。
唐根生也不在意,且不说系统傍身,单单他车厨餐车长的身份,只要搞到钱,就绝对饿不死。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手头大多拘谨,有钱也喜欢紧着花,穷怕过,所以攒钱藏钱镇宅是核心观念。
唐根生与主流思想更是格格不入。
他从不考虑截流,没钱的第一念头是如何开源。
为了生活过的滋润,宁可‘借贷举债’也要敲定关师傅的冬日工程计划便可见一斑。
再譬如……
枚不胜举。
唐根生和很多网文小作者、杠精书友们也没什么差别。
凭借自己主观的一知半解,生硬执拗的认为自己的认知才是最正确,从而否定当下时代的一切。
就好比京城有一双手都数不过来的庙会,如果有清闲,可以大半个月每天不着闲。
除了换米换面,压根不需要鬼市这个玩意儿。
小买卖,小生意,小摊贩,杂耍的,卖艺的,拉洋片的,买卖二手衣物的。
剪纸、糊糖人儿、木玩具摊贩的刀枪剑戟、小拨浪鼓……
应有尽有。
京城最著名的有八大庙会。
有每年固定月份开一次的‘节日’庙会。
有每月固定日子开六天的月庙会。
还有进了腊月跟庙会形成‘连集’的大庙会。
每逢腊月,以东庙隆福寺和西庙护国寺的连集最为繁盛。
只不过东城的隆福寺庙会行将就木。
政府已经在原址规划了东四人民广场,今年4月份就要启动。
届时将整顿过后的摊贩和将近五百户原东单‘东大地’的小商小贩迁过来。
曾经号称京城内城文化街的隆福寺街,也眼瞅着步入萧条。
以后,只会剩下外城两条文化街:
京城的琉璃厂和打磨厂。
“多买些静姐用的好了,我,我不需要那些。”
临出门前,秦青偷偷拽了拽唐根生衣摆,小声的道。
从进了腊月,京城大部分街道便都拥挤起来,到处都挤满了置办年货的人。
虽然这个时代一直在标榜计划经济,可物以稀为贵是客观存在的。
需求量大的,供求关系的改变,自然而然会助长商人的气量。
‘腊月水土贵三分’便是这个道理。
不过,贵就贵吧。
这个年代人们的购买力普遍就那样儿,甭管是涨了还是跌了,对唐根生而言都无所谓。
图的只是咱一家四口和和美美置办年货时那种喜气。
唐根生家有两辆自行车。
一辆唐根生的二八大杠。
一辆是秦青继承的过户遗产。
也不能算是遗产。
毕竟张康来是赴死之前就过户给了秦青。
只不过秦青不会骑,可林静自告奋勇。
唐根生很不放心。
林静技术再好,可架不住路上行人多,自己一行人的目的地又是阜成门内,西四牌楼西边的白塔寺。
不用过去就能猜到必然人挤人。
要知道林静可还怀着孩子呢。
“我可以的,你要实在不放心,家明坐你前边,我自己骑。真要有点事,我就把车子丢出去自己站住。”
唐根生想了想林静莫测的身手,勉强答应了。
一行人骑两辆自行车,直奔白塔寺。
白塔寺本名妙应寺,因为寺庙内有种花家建筑时间最早、最宏伟高大的佛教喇嘛白塔,所以京城人都叫它白塔寺。
白塔寺与东四的隆福寺、新街口南边的护国寺、宣武门外的土地庙合称京城四大庙市。
白塔寺庙史八百多年,民国初年正式对小市民开放为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