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锅中餐,盘中砾  年代:从50年代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八点钟。

餐车已经没有前来点小炒的新乘客了。

最忙碌的时间段集中在六点半到七点半之间。

早起早睡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之一。

几位盒饭售卖员姑娘推着空空如也的餐车返回,追着让李苗苗给她们倒两碗水解解渴。

大概率是解馋。

李苗苗拎着的大铁壶里,可是大米稀饭。

熬出米油的那种汤汁,不是清澈见底飘着几粒米花的那种糊弄,放普通人家能当居家妇孺小孩一顿饭。

唐根生神采奕奕的回到餐车,钻进后厨。

他从前车厢得到了心满意足的反馈,决定按照长春电影厂的副导演王文阔推荐的那般操作。

稿子再抄录一遍,一份寄给故事会,一份改天拿给他。

王文阔夸赞唐根生,说他故事写的很好,文笔也不错。

能得到一位从爱好文学到编剧再晋升成副导演的专业人士点评,唐根生心头一块大石头,便彻底落了下来。

没有认知偏差,他琢磨的方法就能顺利进行。

往后的日子,不求闻名天下,但赚点稿费养家糊口置套房产,应该问题不大。

回到后厨。

孙雪峰正从蒸锅里往外舀大米饭。

唐根生扫了一眼,发现这次剩下的跟自己预期没太大出入。

“雪峰,看何师傅和刘师傅谁有空,再回来炒个蛋炒饭,咱餐车组加个餐。”

“好嘞。”

孙雪峰眉开眼笑的出去了。

半大小子都是消化巨兽,忙了仨小时,这会儿也确实有些饿了。

听到有吃的,掩不住的开心。

十几秒钟,外面就传来几声此起彼伏的埋怨和调侃。

看来李苗苗一点都没拿捏,‘帮’几个送餐盒的姑娘喝个了半饱儿。

餐车这会儿没剩下几个食客,同事们打打闹闹表示团队氛围很融洽。

这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的。

刘学军来了厨房。

“老大,听小孙说,咱们要加个餐?”

“嗯,米饭还剩下一些,你炒个蛋炒饭,我整上一锅菜,咱们吃饱了再下车。”

“这敢情好,回家又能省一顿粮食。”

刘学军开始备菜。

唐根生提前嘱咐孙雪峰把省下的浮皮用剪刀剪成小长条泡水里了。

这会儿他正在收拾荸荠,俗称马蹄。

去掉外皮后切片。

再来两颗大白菜,备菜环节就算齐活。

餐车的大铁锅其实比家中的要大两圈,毕竟很多时候都是大锅饭为主,小炒菜也经常一锅两三份。

铁锅干烧,一勺食用油下锅,爆干几块姜片,倒入浮皮和荸荠翻炒。

唐根生挥了挥胳膊,趁着烟气闪躲的刹那,观察锅内食材的颜色变化。

两次观察后,倒入提前准备好的高汤,再把切碎的白菜倒进锅里,开炖。

刘学军那边也开始猛火倒入大米饭开炒了。

或许是为了尝试,他也动用了两口锅,一口炒米,一口炒鸡蛋。

别说只是尝试控制两口锅,偶尔有了灵感,还会就地取材试制新式菜肴呢。

为啥说饿不死厨子,还不是因为‘正常损耗’除非做到极致难吃,最终都进后厨肚子里充饥了啊。

唐根生把鸡蛋打入碗中搅散,加入调味料,然后揭开锅盖,把蛋液淋在上面。

等蛋液成型,搅拌时加盐出锅。

刘学军那边米蛋刚刚混合,还在用炒勺打散使其均匀受热中。

唐根生便开始拾掇他面前的案台。

先关掉灶火的风门,再收拾挂在墙上的厨房工具。

等擦拭一遭,灶台周围烫的发红的不锈钢台面也就能降了温。

再拿湿毛巾擦掉油渍。

剩下的锅碗瓢盆和地面的踏步枕木,就交给其他人来弄。

当领导总要有点范儿。

如果不是年龄和资历太小,唐根生都打算找个徒弟帮自己干活了。

他不懒,但每日千篇一律的收拾厨房,前身做了十多年,他穿越前也才享福了没几年,实在是有些厌倦。

唐根生出了厨房,餐车组的人都没闲着,连何大厨也端着压台匣,拎着不锈钢酒架帮着换桌布呢。

唐根生鼓两下掌,示意大家暂停手上的活。

“打今天起,咱们餐车组的规矩要变一变,下车前内部聚餐,吃饭的时候把下一趟发车前的任务分配一下……老何,老刘,咱仨也把盒饭餐和小炒菜单订出来。”

提前布置任务,梳理出下一趟的菜谱,究竟孰好孰坏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但每次下车前多一顿饭,大家都是乐见其成的。

服从上级指示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