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脑海中,逐渐浮现,“届时无论是江夏向襄阳求援也好,还是刘景升主动出兵援助,皆是散布刘景升趁机夺回江夏。”
“以黄祖之心胸,断然难能让刘景升将手伸到江夏,届时江夏独木难支,可取江夏,作为夺取荆州的踏板。”
刘晔当初在淮南,可知大江之势。
江夏,与扬州之间,天然有一处高低落差,相当于一位八尺男儿俯瞰五尺孩童,天生就处于优势。
如果说扬州的咽喉是柴桑。
那江夏,就可以随时顺江而下,直逼柴桑,拿捏扬州咽喉。
一旦夺取江夏,形势自当逆转。
扬州往荆州,自是来去自如。
“子扬妙计。”
陈群多内政之策,倾向于安民兴邦,而刘晔之智,在于军阵,在于谋略,眼光独到令人拍案叫绝。
这不免让陈群拍手叫好,“若得江夏,可望荆州!”
鲁肃也曾在江东待过几年,熟知水战,以及大江局势,更是对刘晔所提出的想法,深表赞同。
“如今秋收已过,粮草充足,可一战。”
刘备高坐于王座之上,眼神睥睨,“既然刘景升选择与本王为敌,那就不能怪罪本王后发制人。”
尤其是这些年,战事都集中在中原北方,南方相当平静。
多是孙策,贺齐在平定山越,大小战役近百,缴获无数。
即便是曹操此前收买宗贼,山越作乱,也未能翻起多少浪花,足以说明江东兵马骁勇善战,并不逊色于北方兵团。
想到这里,刘备看向糜竺,问道,“子仲,江东今年存粮,可支持多久的战斗?”
闻言,糜竺起身出列。
他一拜,神色欣喜,拜道,“回禀大王,今年扬州,徐州等地风调雨顺,并无灾荒,得稻八千五百余万斛。”
八千五百余万?
刘备闻言一愣,追问道,“仅在扬州和徐州?”
糜竺正色点头,道,“回大王,确实如此,扬州,淮南以及徐州三地今年总计收得水稻八千五百余万斛。”
“再有大豆、瓜果等,亦有三千余万斛。”
可谓丰收也!
群臣皆喜!
“恭贺大王!”
“恭贺齐国!”
别的不说,单是数年前,徐州扬州等地还闹灾荒,到处都是逃难来的灾民,饿肚子,没衣服穿。
如今不过三年,徐州扬州两地便可以产出超过亿斛的粮草。
怎么不让人心惊?
糜竺解释说道,“大王,诸位,这两年来扬州和徐州两地迁移进数百万人口,开垦田亩超过五百万亩。”
“加之大王发明创造的曲辕犁,水车等物件,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再有种植南越进贡的高产水稻。”
“种种累加,使得原本一地仅有三石的产量,暴涨到六石。”
提升了整整一倍!
这可是巨大无比的提升!
刘备和众臣闻言,皆是大喜,喜形于色,都在夸赞刘备。
要知道。
无论是曲辕犁,还是水车,或者其他的器具,可都是刘备发明创造。
另外,刘备还贡献出了《齐民要术》,《济河论》等农学水利之作,指导官员百姓进行耕作,提产。
这份功德,不可磨灭!
刘备听得众人的歌功颂德,嘴角难免上扬,呵呵一笑,“子仲,子敬,汝等二人合计一番,可支持多久的战争。”
取江夏,不宜过长,兵马也不会太多。
这八千余万斛的粮草,可完全支撑十万大军数年的征伐。
鲁肃作为兵部尚书,已经熟知各项“业务”,在思索片刻之后,便给出一个答案,道,“回禀大王。”
一斛十斗一共一百二十斤。
十万大军一日的粮食消耗在二十万斤,八千万斛粮草,便是九十六亿斤,可吃四万八千天,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年。
不过嘛,打仗可不是只打前线作战部队。
后勤人马,自然也是要吃饭的。
运输途中的损耗,也需要计算。
如果是从益州进攻关中,途中所消耗的粮草达到八成,就是十万斤粮草只有两万斤可以送到前线。
但依托长江运输粮草,消耗大减,完全可以控制在三成以内。
再者。
水战无需战马,马匹的消耗也被排除在外。
最后。
这些粮草可不止提供给大军,还需要存储以作后备。
幽州,冀州乃至于并州等地,还有大片地区缺粮,那些州郡的子民也都是刘备治下,总不能视而不见?
鲁肃在简单计算后,说道,“启禀大王,此次征伐江夏绰绰有余,或可支撑五万大军十年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