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8章发展烟草工业  吕宋风云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亡,一日不可掉以轻心,切记,切记。”

“陛下嘱托,清峰时刻不敢懈怠。”知府吴青峰神情郑重的答道。

“嗯。”

楚王郑国辉鼻子哼了一声,满意的点点头。

对于这些零星的土著匪寇,一旦逃入热带的茫茫丛林中,再想抓捕千难万难。

热带丛林的枝叶茂密,进去以后相隔十几米就见不到人影了。

往哪个地方一躲,就是进去几百上千人都搜不到,只能封山封路,让他自己饿的受不了跑出来。

别看热带丛林中野果子众多,但很多野果子不到时令,没有成熟,并不能吃,生吃反而有毒。

三个,五个或者十来个人能够在丛林中长期生活,人数一多就不行了,粮食首先就解决不了。

在苏门答腊岛上,荷兰军队反复镇压的当地土著,双方拉锯几十年都没有结果。

主要就在于荷兰军队发动围剿,当地土著就躲到山林中去了,找也找不到,打也打不着。

而且当地有很多土著部族世代生活繁衍,就给了反抗力量补给粮食的保障,能够坚持长期战斗下去,与荷兰白人打游击。

楚国的情况不同,在彻底实施了“腾笼换鸟”政策后,所有的村镇都被华人移民占据,彻底断绝了土著的粮食来源。

而且华人村镇普遍设有民团,民兵,日常封锁道路,桥梁,设立卡口,禁止无关人员随意来往,也不允许土著匪寇到处流窜。

这个村镇有卡口,下一个村镇还有卡口,来回都要经受盘查,这些土著人根本就躲不了。

土著与华人语言不通,且晦涩难懂,两句话一问就露馅儿了。

之所以实行如此严厉的举措,一来是为了彻底清剿躲进森林中的土著匪寇,二来是为了搜捕私自逃逸的土著苦役犯,后者的情况为多。

在这种全民体制下,逃入山林中的土著匪寇也只能苟延残喘,撑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最终走向灭亡。

郑国辉在田间地头看的情况还不错,晚间便住在了安赫莱斯府行辕,这是每一个府县都会修建的行辕,用于招待巡视的上官。

楚国还没有奢侈到为陛下专门修建几十座行宫,这些行辕更类似于招待所,府治的行辕大一些,县治的小一些,简陋一些。

晚餐过后

楚王召集了安赫莱斯知府吴青峰,同知王岩,幕僚何仙,郑守绪,关启仁,董宝山等民政事务官员,开了个御前小会。

重点的议题,就是发展安赫莱斯地区烟草种植园事宜,进行论证部署。

海南群岛种植烟草由来已久,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就从美洲引进了烟草进行广泛种植,安赫莱斯地区因为地理气候适宜,出产的烟叶质量优良,所以拥有海南群岛(注;原吕宋群岛)最多的烟草种植园。

郑国辉的想法并非是扩展一倍或者两倍的烟草种植,而是扩展十倍以上,并将之作为向南洋地区,北美和欧洲出口的核心产品。

当然了,这是一个长期规划。

安赫莱斯地区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烤烟,烤烟原产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因此也称为弗吉尼亚烟草。

这是将生长成熟的烟叶,置于设有热气管道的烤房中,给以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使烟叶内成分进行生物化学变化,待烟叶变黄后烘干而成。

因此,烤烟又称火管烤烟,这个品种的烟叶是后世大陆的主要烟草,也流行于欧美,以口感醇厚著称。

加工工艺是现成的,只要稍加改良即可。

楚王郑国辉所能赋予的新东西,就是卷制烟,也不需多废话,直接拿出了几十根卷烟的制成品。

这种卷烟的制成品没有过滤嘴,大小粗细与后世相仿,20支为一个纸盒包装,在众人面前却足够惊艳了。

众人见过烟袋锅,鼻烟壶,嗅烟,嚼烟,也见过手卷烟,可偏偏就没见过这种机制卷烟。

要说制作难不难?

一点都不难,配合一张细竹蔑制成的小帘子,熟练的女工1小时能制作两百多支烟,一天能制作100多盒烟,每盒20支卷烟。

很多人都点起卷烟抽起来,感觉确实很方便,也很新奇,却不知道这种烟有没有市场,谁会花钱去买?

郑国辉交代知府吴青峰亲自去抓这件事儿,首先要优中选优的调制烤烟的口味,务求醇厚,不卡嗓子。

还要广泛征求吸烟人群的意见,细细的揣摩调制口味,最后再投入生产。

至于能否受到群众欢迎,是否有人购买,投入市场后,看看反应就知道了。

关于卷烟工业发展的利弊,在这个小会上各人踊跃发言,拾遗补缺,一会儿竟然征集了十几条意见。

大家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知府吴青峰也感觉大有收获。

会议结束,便和王岩两人一边讨论着一边离开,情绪相当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